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湖诗·其九桃花坞》
《太湖诗·其九桃花坞》全文
唐 / 皮日休   形式: 古风

夤缘度南岭,尽日穿林樾。

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坞名虽然在,不见桃花发。

恐是武陵溪,自闭仙日月。

倚峰小精舍,当岭残耕垡。

将洞任回环,把云恣披拂。

闲禽啼叫窱,险狖眠硉矹。

微风吹重岚,碧埃轻勃勃。

清阴减鹤睡,秀色治人渴。

敲竹斗铮摐,弄泉争咽嗢。

空斋蒸柏叶,野饭调石发。

空羡坞中人,终身无履袜。

(0)
翻译
沿着山势蜿蜒穿过南岭,整天在树林间穿梭。
深入到这里的小山谷,游兴越发飘忽不定。
尽管山谷的名字还在,但已不见桃花盛开。
恐怕这是武陵溪,隐秘得如同神仙居住的地方。
靠着山峰的小屋,坐落在山岭边,农田已荒芜。
任由洞穴曲折回环,让云雾自由地缭绕。
悠闲的鸟儿在幽谷中啼叫,危险的猕猴在陡峭处打盹。
微风轻轻吹过重重山峦,青烟袅袅升起。
清冷的阴凉让白鹤也少眠,美丽的景色解除了人的干渴。
敲击竹子发出响亮的声音,玩弄泉水争先恐后地流淌。
空荡的斋室蒸腾着柏叶的香气,野外的饭菜拌着石英砂。
只能羡慕山谷里的人,一生无需穿鞋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中的桃花坞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怀,捕捉自然之美。开篇“夤缘度南岭,尽日穿林樾”两句,诗人通过对山岭和森林的描绘,展现了探幽访胜的意境,给读者呈现了一种深入自然、与世隔绝的氛围。

“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深邃处所体验到的喜悦和超然之情。这里的“逸兴”,意味着诗人的心境随环境而舒展开来,而“超忽”则暗示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然。

接着,“坞名虽然在,不见桃花发”一句,颇为耐人寻味。在这充满期待的地点,却未能见到桃花盛放,这或许是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一种感慨。紧接着,“恐是武陵溪,自闭仙日月”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仿佛武陵溪中有着某种神秘力量,使得时间在这里静止不前。

“倚峰小精舍,当岭残耕垡”两句,诗人通过对居所和耕地的描写,显现出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这里的小精舍,是诗人心灵的栖息之所,而“当岭残耕垡”则透露出一丝生计之虑。

“将洞任回环,把云恣披拂”两句中,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观的描绘而自由流转,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闲禽啼叫窱,险狖眠硉矹”则是对山林间生物活动的细腻刻画,这里的“闲禽”和“险狖”,增添了一份生动感。

接下来的“微风吹重岚,碧埃轻勃勃”两句,通过对微风与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灵动之美。而“清阴减鹤睡,秀色治人渴”则在视觉和心灵上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凉爽和满足。

诗的最后几句,“敲竹斗铮摐,弄泉争咽嗢。空斋蒸柏叶,野饭调石发。”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界更深层次的交流。他以敲击竹子为乐,玩耍溪水之声,生活在一片宁静而自然的环境中。

“空羡坞中人,终身无履袜”则是对桃花坞中隐逸者的赞美,他们远离尘嚣,全心沐浴于山野之间,这种生活状态让诗人感到羡慕。

总体来看,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理想追求。

作者介绍
皮日休

皮日休
朝代:唐   字:袭美   生辰:867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你喜欢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四十八

山鹧相招暮不回,南峰空应北峰来。

争衔木叶因霜露,苦待朝阳锦翼开。

(0)

哭华姜一百首·其九十八

自折宜男与侍儿,苔痕犹有小香綦。

殷勤拂去飞花片,想像凌波冉冉时。

(0)

哭华姜一百首·其四十

春色无情去镜台,百花今日为谁开。

可怜五色收香鸟,曾得钗头立几回。

(0)

哭周处士筜谷·其四

梅里相知汝最深,鸯湖朱十亦同心。

平生唱和如胶漆,忍隔黄泉泪满襟。

(0)

西园·其一

西田春夏土膏多,一岁栽蔬一岁禾。

安得农桑来此地,更租塘水种菱荷。

(0)

哭稚女雁·其三

汝母秦人父越人,汝生于代紫河滨。

万里三人成骨肉,三年一旦作埃尘。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