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情如诉,蛩吟怨未休。
若求均苦乐,倒不转春秋。
鸟语情如诉,蛩吟怨未休。
若求均苦乐,倒不转春秋。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生物——鸟与蟋蟀(蛩)作为抒情对象,通过它们的“语”与“吟”,表达了对人生苦乐不均、时光流转无常的感慨。
首句“鸟语情如诉”,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鸟儿的鸣叫仿佛在倾诉某种情感,营造了一种哀婉动人的氛围。接着,“蛩吟怨未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色彩,蟋蟀的叫声似乎在持续不断地表达着不满或哀愁,形成一种连绵不绝的悲凉情绪。
后两句“若求均苦乐,倒不转春秋”,则将自然界的苦乐不均与人生的无常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深沉的哲学思考:如果追求生活的公平与和谐,那么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是否还能按照既定的规律进行?这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不公现象的反思,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思,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束书相伴到江西,我尚濡留子遽归。
轮角难生催别斝,刀头欲折为斑衣。
功名有分须如意,学问无穷更造微。
若到家林遇奴辈,先教拂拭钓鱼矶。
夔人耕山灰作土,散火满山龟卜雨。
春日不知秋有饥,下种计粒手中数。
七月八月旱天红,日脚散血龙似鼠。
污邪瓯窭高下荒,草根木皮何甘苦。
蛮商奸利乘人急,缘江转米贸儿女。
己身死重别离轻,归州州南神有灵。
归人刲羊求山神,驱风洒润应香火,飞点不到巫山村。
巫山县南也伐鼓,不告归神告神女。
江心黑气卷江流,雷车载鬼云中语。
太守身作劝农官,子粒今朝多贷汝。
春种须作三年计,上满隆原下水浒。
他时更勉后来人,老去子孙无莽卤。
群山合沓来,回抱东林缺。
紫翠不可解,环城如玉玦。
龙飞晋水清,天转旄头灭。
萧萧古战场,春耕拥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