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榆阴下,江天意独饶。
秋风吹不尽,夜月去迢迢。
正忆东林社,遥闻碧玉箫。
星河何处望,幽思转无聊。
寂寞榆阴下,江天意独饶。
秋风吹不尽,夜月去迢迢。
正忆东林社,遥闻碧玉箫。
星河何处望,幽思转无聊。
此诗《七夕》由明代诗人黄奉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寂寥与深邃情感。首句“寂寞榆阴下”,以榆树的阴凉衬托出节日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江天意独饶”一句,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暗示着诗人独自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思绪。
“秋风吹不尽,夜月去迢迢”两句,通过秋风和夜月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思念的情绪。秋风的持续吹拂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夜月的遥远则表达了对远方或逝去事物的深深怀念。
“正忆东林社,遥闻碧玉箫”中,“东林社”可能是指古代文人聚会的场所,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遥闻碧玉箫”则以音乐的美妙,反衬出当前环境的寂静与内心的孤寂。
最后,“星河何处望,幽思转无聊”两句,将视线转向星空,表达了诗人试图在浩瀚宇宙中寻找慰藉的愿望,但最终却感到更加无望和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七夕之夜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金庭霞标云半中,岩扉涧户凌太空。
飘飘灵气际浮景,蝉蜕万物乘高风。
吾君当天坐环极,物色异人方侧席。
岂因垂钓识羔裘,不假张罗得凫舄。
恩深况遇千龄旦,威颜咫尺隆宸盼。
问政应同牧马言,临轩几动犹龙叹。
方瞳玉骨本无羁,驰烟驭气思东归。
江南芳草正无际,林下群莺犹乱飞。
浮丘挹袂去何处,五芝同晓仙露晞。
人间秘境不可识,千载宸章焕岩壁。
胶胶朝路七书考,请绂星江恨不早。
昔诧庐山心未然,今见庐山真是好。
子卜子家庐山傍,庞眉鹤发商山皓。
老而欲佚不得佚,此佚由来锡穹昊。
江声山色纷亭前,溢架诗书对花草。
心闲日月自舒长,此身到处蓬莱岛。
不妨留客醉幕天,浩歌大笑尊罍倒。
寄言五峰盍定交,伴此一翁呼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