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蜃楼海市虚,残山剩水有樵渔。
我来不见黄金址,为报燕昭一尺书。
一望蜃楼海市虚,残山剩水有樵渔。
我来不见黄金址,为报燕昭一尺书。
这首诗《黄金台》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描绘海市蜃楼的虚幻景象与现实中的残山剩水,以及对黄金台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于过往辉煌的怀念。
首句“一望蜃楼海市虚”,以海市蜃楼的虚幻景象开篇,象征着历史的虚无与变幻莫测,同时也暗示了黄金台作为历史遗迹的不复存在。接下来,“残山剩水有樵渔”一句,描绘出一片荒凉之景,山河破碎,仅剩一些渔夫在劳作,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变迁后的荒凉感。
“我来不见黄金址”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未能见到黄金台的现状,表达了遗憾之情。黄金台作为燕昭王招贤纳士的象征,其不见不仅是对历史遗迹消失的惋惜,也是对过去辉煌不再的感慨。
最后一句“为报燕昭一尺书”,诗人以书信的形式向燕昭王表达敬意,虽然黄金台已不在,但诗人的心中仍怀有对古代贤君的崇敬之情。这封“一尺书”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理想与追求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市蜃楼、残山剩水以及黄金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敬仰。
刘郎老矣,倦入繁华地。
触目愈伤情,念陈迹、人非物是。
共谁携手,落日步江村,临远水,对遥山,闲看烟云起。
买牛卖剑,便作儿孙计。
朋旧自荣华,也怜我、无名无利。
箪瓢锺鼎,等是百年身,空妄作,枉迂回,贪爱从今止。
银蟾光彩。
喜稔岁闰正,元宵还再。
乐事难并,佳时罕遇,依旧试灯何碍。
花市又移星汉,莲炬重芳人海。
尽勾引,遍嬉游宝马,香车喧隘。
晴快。
天意教、人月更圆,偿足风流债。
媚柳烟浓,夭桃红小,景物迥然堪爱。
巷陌笑声不断,襟袖馀香仍在。
待归也,便相期明日,踏青挑菜。
风传秋信至。
颤叶叶庭梧,飘零阶砌。
年华迅流水。
况荣枯翻手,存亡弹指。
谁编故纸。
论古往、英雄斗智。
在当时、唤做功名,到此尽成闲气。
芏为行客,死乃归人,世同驿邸。
十步九计。
空捞攘,谩儿戏。
忍都将、有限光阴萦绊,趁逐无穷天地。
我真须、跳出樊笼,做个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