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眉嗔目,枯肠空腹。面冷莫触,气清可掬。
乘仙槎而棹星河,握玉斧而修月毂。
真见法以唯心,妙契神于即物。
怒眉嗔目,枯肠空腹。面冷莫触,气清可掬。
乘仙槎而棹星河,握玉斧而修月毂。
真见法以唯心,妙契神于即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出他的内在气质和修行境界。"怒眉嗔目"与"枯肠空腹"形成鲜明对比,表面看似严肃甚至有些威严,实则内心空灵无欲。"面冷莫触"暗示其心境如冰,不轻易被外界所动,"气清可掬"则形容其气息清净,让人感到亲近而不失距离。
诗人进一步运用象征手法,将禅师比作"乘仙槎而棹星河",意指他超越世俗,如同驾驭仙舟探索宇宙;"握玉斧而修月毂"则象征他以禅修之心雕琢内心世界,如同打磨月亮之轮,追求精神的圆满。
最后两句"真见法以唯心,妙契神于即物"揭示了禅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佛法在于内心的领悟,而神妙之处在于能与万物相通,即物即心,物我两忘。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赞美禅师修行境界的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内省和超脱的精神风貌。
贵为五马只儒酸,都说先生大耐官。
去国十年虽已久,爱君一念不曾寒。
定知前辈如公少,好与今人作样看。
归日不须囊薏苡,有书堪录荔堪乾。
我生懒放世无偶,身即嚣尘志林莽。
寒饥未免困啼号,束带深惭为升斗。
先生闭户傲羲皇,云梦胸中吞八九。
抟风暂尔抑雄飞,万事纷纷付卮酒。
年来得此短项翁,落落虚怀真胜友。
烟蓑称体剪疏筠,老态婆娑固不群。
每笑鸱夷托后尘,臭味仍复羞昆崙。
何曾为致常持满,来此与尔谈胚浑。
异时先生登紫微,定自与尔相追随。
想应赖尔排纷扰,坐觉秋毫泰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