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听声诗》
《夜听声诗》全文
南北朝 / 鲍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辞乡不觉远,欢寡忧自繁。

何用慰秋望,青烛视夜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īngshēngshī
nánběicháo / bàozhào

xiāngjuéyuǎn

huānguǎyōufán

yòngwèiqiūwàng

qīngzhúshìfān

翻译
离别家乡未曾感到路途遥远,欢乐稀少忧愁却自行繁多。
如何安慰这秋天的期盼,唯有青色烛光下彻夜读书。
注释
辞乡:离开家乡。
不觉远:没有察觉路途遥远。
欢寡:欢乐很少。
忧自繁:忧愁自然增多。
何用:怎能,如何。
慰秋望:安慰秋天的期盼或寂寞的心情。
青烛:青色的蜡烛,这里可能指代夜晚读书的光景。
视夜翻:看着夜晚翻过书页,指熬夜阅读。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夜听雨声》,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之手。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夜晚的细雨声响和烛光下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孤独感。

"辞乡不觉远,欢寡忧自繁" 这两句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心里并没有感到距离的遥远,因为内心的忧虑和孤独感占据了主要的情感。这里的“辞乡”指的是离别家乡,而“不觉远”则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奈的心态,仿佛时光流转,对于诗人来说,时间并没有让这种离愁减轻。

"何用慰秋望,青烛视夜翻"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和忧郁。秋天是万物凋零之季,而“慰秋望”则是在这个季节里寻求一种安慰。但诗人却问自己,何须去寻找这种安慰?因为内心的痛苦已经无法通过外界的景象得到缓解。而“青烛视夜翻”则是夜深时分,烛光摇曳之下,对着翻飞的书卷,或许是在追忆过去,或许是在思考未来,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孤独与寂寞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它不仅仅是对夜晚雨声的一种描绘,更是对个人情怀的一次抒发,是对于孤独与忧郁的一种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鲍照

鲍照
朝代:南北朝   字:明远   生辰:约415年~466年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猜你喜欢

沈周水村图

吴天欲雨云低脚,霭霭凄凄隐翠峰。

记得垂虹亭那畔,时时此景舸前逢。

(0)

是日复至画舫斋

宾筵赋罢小优游,韶月壶天耐赏酬。

已似乘浮冰欲解,却原不共水常流。

高飞回雁犹猜橹,负陟潜鳞未受钩。

绨几瑶笺供置句,拈吟真是泛虚舟。

(0)

爱山楼

因迥为高易,依山得阁清。

所欣此朴斲,奚事彼雕甍。

泐嵃窗中纳,崥崹砌下平。

每怀仁者乐,益切体元情。

(0)

乌什城酋长霍集斯伯克携回众献城降诗以纪事

执渠早是被恩荣,畏逼迁随尚近情。

识顺料伊将倒戟,剪凶匪我愿佳兵。

申明眛雉霜严令,叠见牵羊肉袒迎。

天祐人归逮底绩,越因兢业凛亏盈。

(0)

王蒙秋山读书图

林静山深结茅宇,雅是幽人读书所。

疑因风度闻诵声,却不识为何代语。

(0)

结秀亭

亭临七月验豳风,锄雨犁云凭览中。

环秀当年定远近,劭农今古意还同。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