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旷锄犁,事农疏典籍。
学弛心性芜,农惰饥冻逼。
二者贵兼之,庶几日滋益。
奈何疾病缠,蹉跎旦复夕。
为学旷锄犁,事农疏典籍。
学弛心性芜,农惰饥冻逼。
二者贵兼之,庶几日滋益。
奈何疾病缠,蹉跎旦复夕。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学者吴与弼对学问与农耕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为学旷锄犁,事农疏典籍”,表达了在追求学问的同时,不应忽视实际生活的劳作。接着,“学弛心性芜,农惰饥冻逼”两句,揭示了若学问荒废,心灵会变得荒芜;而懒于农事,则会面临饥饿和寒冷的威胁。诗人强调了学问与劳动的双重重要性,“二者贵兼之,庶几日滋益”,认为两者结合能带来持续的成长与收益。
然而,最后一句“奈何疾病缠,蹉跎旦复夕”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暗示了即使认识到两者的重要性,也常常因为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使得时间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中流逝。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平衡生活与追求理想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不及抠衣拜紫岩,尚能什袭宝书函。
扫除荆棘扶初日,投畀烟岚困老谗。
四海时无伸国论,百年人自仰台衔。
南轩衣钵今何似,见说诸孙也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