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白雪成真赏,语向斯人已不知。
犹胜伯牙弦绝后,一生无处觅钟期。
千秋白雪成真赏,语向斯人已不知。
犹胜伯牙弦绝后,一生无处觅钟期。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题于鳞集后》。诗中以“千秋白雪”开篇,比喻高洁的才华与不朽的艺术成就,表达了对过去伟大艺术作品的追忆与赞美。接着,“语向斯人已不知”一句,流露出一种时间流逝、知音难遇的感慨,暗示着艺术与理解之间的隔阂。最后,“犹胜伯牙弦绝后,一生无处觅钟期”运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知音难寻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即使在没有真正理解者的情况下,艺术家仍能通过作品留下永恒价值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艺术作品的追思和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传承的忧虑。诗中巧妙地运用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体现了王世贞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久居大漠天,不见生刍束。
惯储狐兔味,饱啖牛羊肉。
故人燕山来,新韭剪春绿。
藤筐慎爱护,道里经十宿。
抖擞犹芳鲜,惠我意良笃。
红盘饤翠雾,下箸兴已足。
一洗腥膻肠,稍慰藜苋腹。
永怀夜雨吟,歌声绕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