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波浪沉寒玉,万古纲常付老天。
我到高凉问遗事,至今犹有郡人传。
一江波浪沉寒玉,万古纲常付老天。
我到高凉问遗事,至今犹有郡人传。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转,通过“一江波浪沉寒玉”这一句,诗人以江水的波浪比作时间的流逝,将历史的痕迹比作寒玉,既形象又富有深意,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历史感。
“万古纲常付老天”,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在漫长历史中的重要性,仿佛这些准则已经融入了天地之间,成为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这里的“纲常”指的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原则,如孝、悌、忠、信等,它们被视为维系社会和谐的基础。
后两句“我到高凉问遗事,至今犹有郡人传”,则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诗人亲自前往高凉(地名),探寻那些被遗忘的历史故事,发现即便是在遥远的过去,这些故事仍然被当地的人们所铭记和传颂。这不仅体现了历史记忆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了这些故事对于后世的启示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道德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过去岁月中那些不朽事迹的敬仰与怀念。
梅拆数枝,蓂舒四荚,二阳始觉来临。
五云呈瑞,渤海复生申。
信道当年庆诞,人推天上石麒麟。
果然是,名驰雁塔,弱冠绿袍新。
鸾栖,虽小试,仕途发轫,现宰官身。
信倚需一札,飞下天庭。
自是调羹大手,环召也、快展经纶。
称觞处,彩堂具庆,芳桂对萱椿。
眼底高年,如老曾仙,斗南一人。
能持斋守戒,香山居士,乐天知命,康节先生。
满眼儿孙,满堂金玉,多宝如来现后身。
真堪羡,有许多福力,越见精神。庆公今日生申。
喜渐近中秋对月明。
这平生积善,三千功行,前程享福,八百椿龄。
见说寿筵,大开佛事,煮鹤炮龙烙凤麟。
从今后,愿年年长健,事事如心。
庚金入伏,细推来、明日又还三五。
见说帅垣佳气蔼,天降崧神生甫。
礼乐词章,甲兵韬略,素备文兼武。
称觞华旦,颂声交赞台府。
好是比启元戎,剿除逋寇,不许奸偷侮。
有此奇功高渤海,足慰湖湘生聚。
暂统十连,折冲万里,行即驱残虏。
九重环召,万年永佐天子。
玉皇金阙长春,民仰高天欣载。
年年一度定佳期,风情多感慨。绮罗竞交会。
争折花枝两相对。
舞袖翩翩歌声妙,掩粉面、斜窥翠黛。
锦额门开彩架,球儿裳、先秀神仙队。
融香拂席霓裳动,铿锵环佩。
宝座巍巍五云密,欢呼争拜退。
管弦众作欲归去,愿吾皇、万年恩爱。
律调无射。月望才逾日。昴宿呈祥南极。
称觞祈五福,膺聘陈双璧。
彩堂上,老人婺宿光交集。龟鹤年相敌。
孔雀屏开侧。喜与寿,俱逢吉。
门楣他日作,椒觞歌今日。
看父子,乘龙跨鹤皆仙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