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泄野服,峨峨云冠。
飘然而往,安可呼我欲致之青云端。
青云忽其渺绵,行深林兮望秋天。
抚瑶琴以叹息,拾春兰之紫鲜。
嗟哉若人志鸿鹄,伊谁写之在空谷。
向来腰间两龙剑,至今光截蓝田玉。
昨朝遇我城西曲,纵饮流霞动千斛。
醉歌李白董糟丘,三日惊风撼其屋。
我行驾鹿车,南游访名山。
绝顶见长松,世人安可攀。
水东天姥青孱颜,遥见洞岩烟雾间。
春风为报桃花发,与子其中叩石关。
泄泄野服,峨峨云冠。
飘然而往,安可呼我欲致之青云端。
青云忽其渺绵,行深林兮望秋天。
抚瑶琴以叹息,拾春兰之紫鲜。
嗟哉若人志鸿鹄,伊谁写之在空谷。
向来腰间两龙剑,至今光截蓝田玉。
昨朝遇我城西曲,纵饮流霞动千斛。
醉歌李白董糟丘,三日惊风撼其屋。
我行驾鹿车,南游访名山。
绝顶见长松,世人安可攀。
水东天姥青孱颜,遥见洞岩烟雾间。
春风为报桃花发,与子其中叩石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云游的画面。诗人穿着简朴的野服和高耸的云冠,悠然离去,仿佛要飘然升入青云。他感叹青云的遥远和深邃,漫步于森林,欣赏秋色,弹奏瑶琴,采摘春兰,表达了对高洁志向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腰间两龙剑”象征着主人公的才华和不凡,而与李白、董糟丘的畅饮则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
诗人驾车南游,探访名山,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在山顶见到的长松和天姥山的仙境,以及期待的桃花开放,都寓言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诗人邀请朋友共赏美景,敲击石门,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刘孟文的隐士形象和诗人对其境遇的赞赏,具有浓厚的隐逸文化气息。
客去萧然卧北窗,兴来谁复倒馀缸。
钟声坐觉催寒漏,灯影长怜伴夜釭。
徐榻正悬怀旧侣,郢词初变忆新腔。
忧时每念丹心独,抗世宁教白眼双。
敢谓文章非忝窃,未看民俗尽敦庞。
名场有绁身仍系,宦海无风浪亦撞。
交重雷陈真不减,才非元白已全降。
孤藤幸托千年树,一苇终期万里江。
望里停云心脉脉,曲中流水恨淙淙。
还家莫叹关山隔,闻说弦歌似鲁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