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漠漠日色黄,粮车已驻青山傍。
山前泉流汲已竭,仆夫来告心遑遑。
或言草间地卑湿,其下或有坚冰藏。
闻者欣然争发取,果获积块凝寒光。
纷纷辇至竞烧爨,锤斧剖击声琅琅。
铜锅瓦釜试新火,顷刻俱成蟹眼汤。
煮雪曾闻瀹佳茗,消冰今见炊黄粱。
茶香仅能止渴吻,饭熟政喜充饥肠。
南人睹之自惊异,北客视此犹寻常。
谩将毫楮纪所见,要知朔土殊炎方。
风沙漠漠日色黄,粮车已驻青山傍。
山前泉流汲已竭,仆夫来告心遑遑。
或言草间地卑湿,其下或有坚冰藏。
闻者欣然争发取,果获积块凝寒光。
纷纷辇至竞烧爨,锤斧剖击声琅琅。
铜锅瓦釜试新火,顷刻俱成蟹眼汤。
煮雪曾闻瀹佳茗,消冰今见炊黄粱。
茶香仅能止渴吻,饭熟政喜充饥肠。
南人睹之自惊异,北客视此犹寻常。
谩将毫楮纪所见,要知朔土殊炎方。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陈琏在北方地区的一次独特经历——凿冰取水。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方冬季严寒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场景。
首句“风沙漠漠日色黄”,描绘了北方冬季的荒凉景象,风沙弥漫,阳光也显得昏黄。接着,“粮车已驻青山傍”一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粮车停靠在青山边,暗示着这里可能是一个临时的营地或休息站。
“山前泉流汲已竭”表明泉水已经枯竭,人们不得不寻找其他水源。仆夫前来报告情况,表现了他们内心的焦急和不安。“或言草间地卑湿,其下或有坚冰藏”则引出了接下来的行动——人们猜测在低洼潮湿的草丛下可能藏有坚冰,于是决定去寻找并挖掘。
“闻者欣然争发取,果获积块凝寒光”描述了人们发现冰块时的惊喜之情。冰块被纷纷运回营地,随后被用来煮雪烹茶,以解决饮水问题。诗中提到“煮雪曾闻瀹佳茗”,说明在古代,人们就有利用冰雪煮茶的习惯。
“消冰今见炊黄粱”则指出了冰块被用于烹饪,制作食物。诗中特别提到了“茶香仅能止渴吻,饭熟政喜充饥肠”,强调了食物和饮品在寒冷环境中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满足了生理需求,也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
最后,“南人睹之自惊异,北客视此犹寻常”对比了南方人和北方人在面对这种生活场景时的不同反应,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而“谩将毫楮纪所见,要知朔土殊炎方”则表达了诗人对北方独特气候和生活方式的感慨,以及对北方土地与南方的不同之处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北方冬季人们在极端环境下寻找生存资源的艰辛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老子胸吞几云梦,剩水残山藏妙用。
酒酣时把墨濡头,收拾乾坤作清供。
粉黛不写儿女颜,秃兔扫尽江南山。
孤峰拔地起千尺,凛凛秀色撑虚寒。
飞泉一道跃灵窟,古树千株舞烟骨。
小桥流水隔红尘,中有幽人卧茅屋。
众奇百谲鸟可名,笔力到处俱天成。
王维久死唤莫起,此画一出疑更生。
世人饮食鲜知味,淡里工夫属三昧。
屠门大嚼空垂涎,口不能言心自醉。
蹇驴驮我春暮时,观山仰面哦新诗。
垂杨修竹夹古道,忽有桃杏横纤枝。
浴沂风软摇轻袂,两过屏山滴烟翠。
数家篱落近横塘,牛背夕阳明远霁。
悠然对景心无穷,冥搜直欲收奇功。
贪爱眼前閒世界,不知身落画图中。
《商寿岩山水图》【元·柯九思】老子胸吞几云梦,剩水残山藏妙用。酒酣时把墨濡头,收拾乾坤作清供。粉黛不写儿女颜,秃兔扫尽江南山。孤峰拔地起千尺,凛凛秀色撑虚寒。飞泉一道跃灵窟,古树千株舞烟骨。小桥流水隔红尘,中有幽人卧茅屋。众奇百谲鸟可名,笔力到处俱天成。王维久死唤莫起,此画一出疑更生。世人饮食鲜知味,淡里工夫属三昧。屠门大嚼空垂涎,口不能言心自醉。蹇驴驮我春暮时,观山仰面哦新诗。垂杨修竹夹古道,忽有桃杏横纤枝。浴沂风软摇轻袂,两过屏山滴烟翠。数家篱落近横塘,牛背夕阳明远霁。悠然对景心无穷,冥搜直欲收奇功。贪爱眼前閒世界,不知身落画图中。
https://shici.929r.com/shici/RR7d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