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秋阴辞露井。暗卜星期,怕与西风近。
冰簟横陈双玉并。镜波不警鸳鸯影。
却道连宵清睡损。今夜如何,彻晓无眠肯。
未必凉魂疏宝枕。起来犹自和衣寝。
一叶秋阴辞露井。暗卜星期,怕与西风近。
冰簟横陈双玉并。镜波不警鸳鸯影。
却道连宵清睡损。今夜如何,彻晓无眠肯。
未必凉魂疏宝枕。起来犹自和衣寝。
这首《蝶恋花》(其四)由清代词人郑文焯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细腻画面,充满了感伤与思虑的情调。
词中以“一叶秋阴辞露井”开篇,巧妙地将秋天的落叶与夜晚的露水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随后,“暗卜星期,怕与西风近”,通过主人公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的担忧,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的层次。接下来,“冰簟横陈双玉并,镜波不警鸳鸯影”,通过描述凉爽的竹席上并肩而卧的两人,以及不被惊扰的镜中倒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场景,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却道连宵清睡损,今夜如何,彻晓无眠肯”,这一段表达了主人公因内心忧虑而难以入眠的状态,即使在连续的夜晚也感到疲惫不堪,但今夜似乎更加难以入睡,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焦虑。最后,“未必凉魂疏宝枕。起来犹自和衣寝”,则以一种淡淡的无奈收尾,尽管可能因为凉意或心事而难以安眠,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穿衣而睡,表现了人物在面对无法解决的困扰时的妥协与自我安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情感细腻捕捉与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普遍心态。
雪来比色。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
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回首,往事寂。
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
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
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千门委玉。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
冒栋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
问白鸥,此际谁来,短艇钓鱼翁独。
偏爱山茶雪里,放红艳数朵,衣素裳绿。
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
敲冰煮茗风流衬,念不到、有人洄曲。
但老农、欢笑相呼,麦被喜添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