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秋静气萧森,石上流泉一曲琴。
动操众山皆作响,蛮花犵鸟尽知音。
山深秋静气萧森,石上流泉一曲琴。
动操众山皆作响,蛮花犵鸟尽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秋景图。诗人以“山深秋静气萧森”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萧森”二字,不仅渲染了深秋时节山林的寂静与苍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接着,“石上流泉一曲琴”一句,将自然界的水流比作琴声,生动地展现了水声潺潺的美妙,仿佛在为这静谧的山林弹奏一曲悠扬的乐章。
“动操众山皆作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意境。这里的“动操”既指琴声,也暗喻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界自然的共鸣。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界的深度连接和相互影响,使得整个山林都为之震动,仿佛万物都在倾听并回应着这份情感。
最后一句“蛮花犵鸟尽知音”,则以“蛮花”和“犵鸟”作为意象,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它们“尽知音”,意味着无论是花还是鸟,都能理解并感受到这份来自心灵深处的音乐之美。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诗人情感表达的高度肯定,表明他的心声能够跨越物种界限,触动所有生命的心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东西望朔漠,姑射独崔嵬。
一片两片云,终南太华来。
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古径穷难尽。晴岚拨不开。
海鸥飞上迟,边风劲触回。
傲隐非他古,依灵有奇才。
曾生心若何,猿声终夜哀。
平生射虎裴将军,马狞如龙弓百钧。
手撚白羽旁无人,注虎使虎不敢奔。
须臾丛薄斓斑出,人马不知俱辟易。
矢如蓬蒿弓减力,将军得归几败绩。
徐行爪牙元不露,眈眈垂头若微顾。
尾剪霜风林叶飞,倏忽山头日光暮。
包家画出真于菟,我尚不敢编其须。
昔人作诗讥画图,吁嗟画图今亦无。
飞乌欲下蟾生时,斜光冷魄常相随。
右山左水清洗目,虚檐曲槛生扬眉。
白鱼甘肥网可得,公酒美滑杯可持。
临淮使君有闲佚,长桥直度来莫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