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浯溪》
《浯溪》全文
宋 / 丁叔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相去祁阳五里馀,撼山为谷断为溪。

河南刺史老文学,石上真□健笔题。

风月满堂无地着,云烟半壁与天齐。

英雄说着唐朝事,泪溅长安蜀道西。

(0)
注释
相去:距离。
祁阳:地名。
撼山为谷:形容力量极大,能改变地貌。
健笔:有力的笔迹。
风月满堂:形容景色优美。
云烟半壁: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壁。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首都。
蜀道: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著名山路。
翻译
距离祁阳只有五里多,这里曾使山摇地动变为山谷和溪流。
河南刺史是一位年长而有学识的官员,在石头上留下了他有力的笔迹。
满堂的风月美景无处安放,半壁的云烟仿佛与天空相接。
讲述英雄事迹的人谈论着唐朝的事情,泪水洒落在通往长安的蜀道西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面,同时也融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怀和个人情感。开篇“相去祁阳五里馀,撼山为谷断为溪”两句,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述,设置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意境。“河南刺史老文学,石上真□健笔题”则点出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和他在自然景物上的留念。

“风月满堂无地着,云烟半壁与天齐”两句,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描绘了一个宴坐于山林之中的场景。这里的“风月”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而“云烟”则增添了一种淡远与空灵的意境。

最后,“英雄说着唐朝事,泪溅长安蜀道西”两句,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英雄、故国遗事的深切怀念。这里的“泪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山水之景,勾勒出一位隐逸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深沉波澜。

作者介绍

丁叔岩
朝代:宋

丁叔岩,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与庄崇节同游浯溪。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三。
猜你喜欢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其一

山居足清赏,独恨不能琴。

偶接青溪客,因听白雪音。

寒暄乍翻复,丘壑转深沉。

谁道嵇中散,风流更可寻。

(0)

和陈编修约之禁中雪诗二首·其二

霭霭同云覆帝畿,银宫玉宇特相宜。

飞花遍入披香苑,积絮微消太液池。

三署晓光凝剑佩,九门寒色映旌旗。

亦知圣主挥天藻,不羡周家黄竹词。

(0)

丙午年首夏患足疾六月淫雨大作狱屋中水深二尺许囚板漂没六七日始退重此湿感不能步履今一载矣殊觉衰惫恐倏殒灭为十招魂以自慰卧起慷慨援笔立就词固不能尽工也丁未年四月二十五日作·其二

愚民参差,成此幽囚。绵绵赤抱,皤皤白头。

过隙野马,涉世浮沤。狂迂速罪,予复何尤。

魂欲我去,飘忽远游。呜呼魂兮魂兮,尔无板荡。

骨肉万里,涕泣我望。

(0)

丙午年首夏患足疾六月淫雨大作狱屋中水深二尺许囚板漂没六七日始退重此湿感不能步履今一载矣殊觉衰惫恐倏殒灭为十招魂以自慰卧起慷慨援笔立就词固不能尽工也丁未年四月二十五日作·其一

两足屈栾,双目眩暗。身孱罪长,影形相伴。

百忧时触,五内凄惨。耿耿茕茕,夜以达旦。

生理几何,魂将我散。呜呼魂兮魂兮,宜莫即散。

我皇聪照,当有涣汗。

(0)

张公弼

抱痛周君意独深,柩前一哭泪淋淋。

昊天于此昭明处,照见先生一念心。

(0)

见童子头插苦菜花索观之作二律·其二

真颜淡淡淡而浓,坐见百花色自空。

惟有仰天倾白日,也堪随地伴东风。

肯因蓟野门前黑,不向燕山雨后红。

但虑圣朝宽我去,无人解尔此奇容。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