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叶熙时空香阁》
《题叶熙时空香阁》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古风

我昔名斋以六香,其中空香亦居一。

香本着物非从空,以空名香非其质。

曰空无相诸尘生,谓空无香义亦失。

香尘之体本来空,空中诸尘炽然出。

叶子构空阁,独爱闻空香。

岂徒屏除沉水与檀麝,奇茶妙墨皆无当。

酒亦不能馨,花亦不能芳。

凡彼有相皆有坏,此香乃始名真常。

虽然更有说,此义非究竟。

空香若为闻,为复有闻性。

闻性若不空,香尘岂能净。

空无驻香体,香不与空缘。

鼻非往空处,空非来鼻边。

空香阁中人,谓此然不然。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题叶熙时空香阁》。诗中探讨了“空香”的概念,即香气并非实体存在,而是通过感知与想象而生。诗人在诗中提出,真正的香气并非物质形态,而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虚幻感知。他进一步阐述,香气与空无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香气源于空无,却又独立于空无之外。

诗中提到的“空香阁”,象征着一个超脱物质世界、专注于内心感知的空间。在这个阁中,诗人强调了香气与物质的分离,以及香气在感知过程中的独特性质。他指出,香气与物质世界中的其他事物不同,它们不会随时间而衰败,因此可以被视为永恒或“真常”。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对“空香”的理解并非最终答案,提出了关于如何感知“空香”及其本质的疑问。他探讨了感知本身是否也应被视为一种空无状态,以及这种感知是否同样具有空性的特质。通过这样的思考,诗人引导读者深入探索香气的本质及其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空香”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思考,还体现了他对哲学、美学和感知理论的广泛兴趣。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比喻,李流芳成功地将这些复杂的主题融入了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之中。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馀首,读至夜半,书其后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

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0)

题黄梅出山图

佛祖不识山中主,良材可惜遭斤斧。

肩担明月过前峰,一时忘却曹溪语。

(0)

醉后

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

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

(0)

过海虞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0)

题云居上寺并序

到此花宫里,观身火宅中。

有为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籁鸣寒谷,秋山响暮钟。

欲归林下路,新月上前峰。

(0)

游泰山六首·其六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