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五玉女洞》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五玉女洞》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

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

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

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

(0)
注释
洞门:洞口。
苍藓:青苔。
逼仄:狭窄。
不容身:无法容身。
虚明处:明亮开阔的地方。
窈窕人:美丽的女子。
吹笙:吹笙声。
桥上月:月光下的桥头。
拾翠:春天的活动,采摘花草。
洞南春:南边的洞穴充满春意。
往往:常常。
萧然:清冷的样子。
雨洒尘:雨后洒落尘埃。
翻译
洞口长满了青苔,狭窄得无法容身。
听说有个明亮开阔的地方,藏着美丽的女子。
在月光下的桥头吹笙,春天在南边的洞穴拾翠。
人们常常来到山下,雨后清冷,只有风尘洒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而神秘的洞穴景观,以苏辙的笔触展现出北宋时期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探索。首句“洞门苍藓合”,形象地刻画出洞口被青苔覆盖的古老与封闭,暗示着洞内的隐秘与奇幻。接下来的“逼仄不容身”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狭窄,增加了探奇的心理期待。

诗人笔锋一转,通过“传有虚明处”暗示洞中有明亮的空间,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美景,而“中藏窈窕人”则借用了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想象洞内可能居住着仙女般的灵秀人物。

“吹笙桥上月”描绘了在月光下,似乎能听到洞外有人吹奏笙簧,增添了宁静而诗意的氛围。而“拾翠洞南春”则将读者带入春天的洞南,想象着女子们在此采集花草的场景,使得洞穴生活显得生动而富有生机。

最后两句“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则描绘了游人络绎不绝地来到山下,享受这份清幽,雨点洒落,仿佛洗尽尘嚣,给人以超脱世俗的宁静感受。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女洞的神秘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其九

荆棘谁令满路栽,雷州司户却生回。

独怜阳陆真天命,不见承平公道开。

(0)

将卒示嗣子蕴仁

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

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裁。

(0)

白糍寄梦匈

黄秫烂舂如切玉,醉人风味忍沾唇。

火炉头话烦君举,莫作粘牙缀齿人。

(0)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八

月圆月缺,循途守辙。打破牢关,天宽地宽。

(0)

偈颂三十八首·其二十六

十五日已前,湖光潋滟晴方好。

十五日已后,山色空濛雨益奇。

正当十五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月似鸾台镜,赢得多才一首诗。

(0)

颂古五十三首·其七

不汝还者复是谁,残红流在钓鱼矶。

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