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六》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六》全文
唐 / 道世   形式: 偈颂

邈邈爱王城,峨峨欣鹫岭。

业结三界狱,利钝十使颈。

浊恶顺下趣,断漏升上顶。

著我甘苦报,怖象投丘井。

翘翘羡化伦,念念除心瘿。

宿佑遇释尊,高慕大仙颖。

既破无明结,还同欣鹫岭。

荷戢怡冲心,随憩靡不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开篇“邈邈爱王城,峨峨欣鹫岭”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王城)与精神追求(鹫岭)的不同态度。接着,“业结三界狱,利钝十使颈”揭示了众生在因果循环中所受的束缚,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都如同枷锁一般,限制着个体的发展。

“浊恶顺下趣,断漏升上顶”进一步阐述了善恶业力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指出人们往往被欲望和贪念所驱使,陷入低下的追求,而真正的解脱之道在于断绝烦恼,追求精神的提升。“著我甘苦报,怖象投丘井”则通过比喻,强调了因果报应的必然性,即使是最微小的行为,也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如同恐惧的野兽落入深井,无法逃脱。

“翘翘羡化伦,念念除心瘿”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渴望,希望去除内心的障碍,达到心灵的净化。“宿佑遇释尊,高慕大仙颖”则提到遇见佛陀这样的圣人,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表达了对佛陀智慧的崇敬与向往。“既破无明结,还同欣鹫岭”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破除无知与迷惑,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荷戢怡冲心,随憩靡不静”表达了诗人修行后的内心状态,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喜悦,体现了佛教中“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解脱、内心平和的过程,以及对佛陀智慧的崇敬与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作品。

作者介绍

道世
朝代:唐

猜你喜欢

登晋阳阁

陂陀势尽晋川开,一线汾河掌上来。

斜日西风倚高阁,白乌飞过天门回。

(0)

题船子和尚图二首·其二

夜静风高江水寒,归船空载月团团。

须知钓得金鳞后,只是当时旧钓竿。

(0)

留别李连山三首·其二

萧萧古帝丘,别君从此去。

形往心独留,长绕汀蒲树。

(0)

感兴四首·其二

商贾重财雄,巢许矜志节。

朴朴同一心,欲辩何由说。

(0)

寄嘉定徐二刺史

豪华犹六代,胜事在吴门。

绿树湖边寺,红云海上村。

桑麻常夜缉,橘柚向秋繁。

拂袖还乡日,应怜松菊存。

(0)

拟古送顾季狂游襄阳二首·其一

青春驾言迈,江蓠冒青英。

吴会有狂且,远托高阳生。

丈夫抱奇志,岂同儿女行。

近情恐不任,远怀为物婴。

南国无伯桃,东海少田横。

结交古道丧,感激何时平。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