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
凤去留孤根,嵓悬非朽壤。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
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
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
凤去留孤根,嵓悬非朽壤。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
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 表示诗人在追逐风景时,虽然没有具体的计划,但内心充满了悠远的幻想。手持斧头,他似乎在准备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凤去留孤根,嵓悬非朽壤"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其中凤凰虽已离去,但仍留下了它存在的痕迹。山石悬空,却不显得陈旧而是生机勃勃。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 这里形容的是地面上的苔藓自然而生,没有人工雕琢。而“玉节”可能指的是竹子,它们修长而下垂,如同挂满了云朵。
"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即使是深山也不可认为无法攀登,因为总有一条通往顶峰的路——“丹梯”在这里象征着通往真理或成功的一种途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向上精神的主题。
桃花浪里泊扁舟,草草相逢恨莫留。
一自春风来折简,几番夜月独登楼。
尘踪偃蹇长怀旧,蓬鬓萧疏又见秋。
为报故人安好在,身闲不负远公游。
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亦自谐宫羽。
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
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鍊金补。
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
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
朝罱泥,暮罱泥,河水绕田河岸低。
吴中有田多卤舄,河水高于田数尺。
雨淋浪拍岸善崩,岁岁罱泥增岸塍。
载泥船小水易入,船头踏人船尾立。
吴儿使竹胜使篙,竹筐漉泥如浊醪。
水流泥滑似沃焦,岸上浮土何时高。
此身便作淘河鸟,河水终多河泥少。
君不闻越上之田高于城,连车引水千尺坑。
车声轧轧夜达明,田间浊水无时盈。
吴田苦涝越苦旱,越水常悭吴水满。
嗟乎世间至平惟水犹不平,请君不用观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