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终日俯南郊,出郭才闻十里遥。
直向千峰探化阁,暂依双树息尘镳。
梁横断壑云常覆,涧落疏泉雪未消。
莫讶使君非好静,桓伊今受远公招。
名山终日俯南郊,出郭才闻十里遥。
直向千峰探化阁,暂依双树息尘镳。
梁横断壑云常覆,涧落疏泉雪未消。
莫讶使君非好静,桓伊今受远公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登南明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首联“名山终日俯南郊,出郭才闻十里遥。”开篇即点明了南明山作为名山的地位,以及其距离城市的遥远,通过“终日”和“才闻”两个词,营造了一种山高路远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次登山之旅的期待与向往。
颔联“直向千峰探化阁,暂依双树息尘镳。”进一步描述了登山的过程。诗人直奔千峰,探索那化阁之所在,短暂地依靠在两棵树旁,让马匹得以休息。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也体现了他对暂时脱离尘世喧嚣的渴望。
颈联“梁横断壑云常覆,涧落疏泉雪未消。”描绘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横跨山谷的桥梁被云雾覆盖,显得神秘而幽深;山涧中稀疏的泉水尚未完全融化,冰晶闪烁,展现出冬末春初时节特有的景象。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
尾联“莫讶使君非好静,桓伊今受远公招。”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应了人们对他的好奇,表示自己并非天生喜好宁静,而是受到了远方高僧的邀请,前来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明山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与追求。
京尘满鬓,汗漫游还倦。环佩玲珑惊梦断。
恰玉堂仙伯,携取圜桥,词翰客、枉顾情何恋恋。
衣冠何磊落,闲雅雍容,不把声光时自炫。
漫轻敲团月,煮玉泉冰,□啸傲、几多萧散。
笑归去,蓬莱跨清风,任香彻胸中,五千书卷。
春晖庭下春云暖,春草轩前草长短。
中有百岁宜男花,一色青蚨缀枝满。
青蚨子母生死恩,草有灵芝生孝门。
春晖照人春不老,芝草阑干芝有孙。
当时梦生芝草绿,瑶草琅玕栖别鹄。
孤儿日长草忘忧,锦绷护儿如护玉。
春菲菲,草油油,千金骏马五花裘。
吁嗟儿兮毋好游,铜驼陌上春风愁。
草萋萋,春杲杲,游子归来在远道。
堂前何以报春晖,身上春袍照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