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雪山杲公·其一》
《赠雪山杲公·其一》全文
明 / 广润   形式: 古风

世有避喧者,往往买山匿。

岂不远尘俗,缘心曾未息。

当境即随流,于道竟何益。

杲公居市廛,复近金阊陌。

我欲造其庐,几返衡门侧。

如何只数武,遍访无人识。

心空世自遗,不在凡嚣隔。

相对各忘言,如面少林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杲公的僧人隐居在繁华都市中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他的探访与感悟。诗中通过对比“避喧者”常有的行为——买山隐居,与杲公选择居住在市廛之中的不同方式,展现了杲公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世有避喧者,往往买山匿”,开篇点出一般人的避世心态,他们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以求心灵的宁静。然而,诗人接着提出疑问:“岂不远尘俗,缘心曾未息?”指出即便远离了世俗,内心的平静也并非易得,暗示了逃避现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境即随流,于道竟何益”,进一步探讨了面对现实的态度。诗人认为,如果只是随波逐流,不寻求内在的修行与提升,那么无论身处何处,都难以达到真正的内心平和与智慧增长。

接下来,“杲公居市廛,复近金阊陌”,描述了杲公的生活环境。他选择居住在繁华的都市中,靠近金阊街巷,这与一般的隐士形象大相径庭。这种选择可能意味着杲公并不完全排斥尘世,而是以一种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

“我欲造其庐,几返衡门侧”,表达了诗人想要拜访杲公的愿望,但多次到达其住所附近却未能成功。这既体现了诗人对杲公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寻找精神导师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不易。

“如何只数武,遍访无人识”,进一步强调了寻找杲公的困难,同时也暗示了杲公的生活状态可能更加超脱于世俗之外,不易被外界所知。

最后,“心空世自遗,不在凡嚣隔”,总结了杲公的生活哲学。他认为真正的遗世独立,并非依赖于外在的环境或距离,而在于内心的空灵与纯净。只有当心灵达到空无的状态时,才能真正超越世俗的束缚。

“相对各忘言,如面少林壁”,则描绘了诗人与杲公相遇时的情景。两人相对无言,仿佛面对着少林寺的墙壁,暗示了在精神层面的深刻交流与共鸣,无需言语即可感受到彼此的默契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杲公独特生活方式的描绘,以及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探寻与感悟,展现了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在繁忙与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精神寄托与心灵归宿的渴望。

作者介绍

广润
朝代:明

广润,字等慈,吴兴人也。俗姓钱氏,名行道,字叔达,少负文藻,苦吟好客,名藉甚四方。耿介重气,与乡曲牴牾,以诖误下狱论死,颂系久之始得释,遂削发于云栖。
猜你喜欢

七夕归自端州有作·其一

年年当七夕,千里亦还家。

爱看穿针妇,欢陈乞巧花。

云含桥影细,星射水光斜。

儿女逢佳节,容妆分外华。

(0)

哭王用礿·其四

身随婚嫁毕,五岳向黄泉。

有命安朝槿,无心托杜鹃。

人亡嵇氏散,鬼唱鲍家篇。

寒食他时哭,琴弹宿草边。

(0)

含愁

含愁似烟树,最是夕阳时。

故苑今安在,啼莺汝可知。

花无秦女影,木有越人枝。

多少伤春泪,年年寄与谁。

(0)

经高要诸村墟作·其五

九江鱼种户,三水疍家村。

艇出多高尾,罾开半硬门。

川从交阯远,山到大尧尊。

一片柑橙国,人烟紫翠屯。

(0)

经高要诸村墟作·其二

西截牂江水,人家半捕鱼。

柑花山女戴,蕉叶野人书。

潦白禾难长,霜黄木未疏。

月知船有客,相照水窗虚。

(0)

送徐司业·其三

衮衮登台省,而今少布衣。

郑公樗散是,司业酒钱非。

老大书频寄,文章命渐微。

海云分袂处,心与数鸿飞。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