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达萧关》
《秋夜达萧关》全文
唐 / 于武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

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

(0)
翻译
熙熙攘攘的浮桥路上,人们忙碌而月亮却显得悠然自得。
去年我还是边塞的旅客,今晚却住宿在萧关。
离开国家已经好几年,眺望故乡只看见群山重重。
不知道江边树叶凋零时,我能否以平民的身份归来。
注释
扰扰:形容行人车辆繁忙纷杂的样子。
浮梁:浮动的桥梁,此处泛指桥梁。
自闲:自行显得清闲。
去年:以往的一年。
塞客:边塞的旅客或戍守者。
今夜:今晚。
萧关:古代关隘名,这里泛指边关。
辞国:离开祖国,告别故土。
经岁:经过一年或多年。
望乡:远望故乡。
江叶下:江边树叶落下,代指秋天或时间的流逝。
布衣:平民百姓的服装,这里指平民身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夜抵达萧关时的感受。"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行人忙碌、明月清冷的画面,其中“扰扰”形容的是轻柔而连续的声音,如同行人的脚步声,或许是远处传来的某种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微妙的氛围。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诗人通过对比去年的边塞之旅与今夜在萧关的暂宿,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深深的乡愁。这里的“塞客”指的是守卫边疆的人,而今夜则是自己作为旅者在萧关停留,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游子情怀。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这两句透露出诗人久别家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每当仰望远方,只能看到连绵的山影,却无法亲眼目睹故土,这种无奈和寂寞被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不知江叶下, 又作布衣还",最后两句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秋风起时,落叶纷飞,但江上之水不知道何去何从,这种不确定性正如诗人的心境,而“又作布衣还”则是说即便到了寒冷的季节,也只能再次制作粗糙的布衣以御寒,这或许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归乡无望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游子离家、边塞漂泊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感。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是一首传达出浓郁乡愁和生命无常感的秋夜行旅之作。

作者介绍
于武陵

于武陵
朝代:唐   籍贯:会昌时

于武陵,会昌时人。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猜你喜欢

和鲁望风人诗三首·其一

刻石书离恨,因成别后悲。

莫言春茧薄,犹有万重思。

(0)

赞碎金

獡头?趠人难识,瀎??䂑恼家心。

写向箧中甚敬重,要来一字一■金。

(0)

杂曲歌辞·其一闺怨词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0)

寄韩侍郎

谋身谋隐两无成,拙计深惭负耦耕。

渐老可堪怀故国,多愁翻觉厌浮生。

言诗幸遇明公许,守朴甘遭俗者轻。

今日况闻搜草泽,独悲憔悴卧升平。

(0)

病中寄郑十六兄

倦枕欲徐行,开帘秋月明。

手便筇杖冷,头喜葛巾轻。

绿草前侵水,黄花半上城。

虚消此尘景,不见十年兄。

(0)

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

清光此夜中,万古望应同。

当野山沈雾,低城树有风。

花宫纷共邃,水府皓相空。

遥想高楼上,唯君对庾公。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