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其二》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

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

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热闹与寂静交织的场景,通过对比繁华与寂寞,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以“繁灯”开篇,点明元宵节灯火辉煌的景象,但诗人却感到厌倦,似乎在繁华中寻求一丝宁静。随后,诗人步入僧院,这里成为他心灵的避风港,暗示了在喧嚣世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主题。

颔联“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运用拟人手法,将月影和车音赋予情感,月影似乎有意跟随行人,而车音在道路上奔流不息,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既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意味。

颈联“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饮酒和观赏鱼儿在琉璃水池中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无论是酒量的较量还是对鱼的数量的数数,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体现了对物质享受的超脱。

尾联“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直抒胸臆,认为眼前的繁华只是短暂的梦境,终将过去,而内心的寂寞并非真正的忧愁。这一句不仅揭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也表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繁华与寂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深度。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闲兴

大匠构厦屋,取直弃曲木。

如何官择人,弃直独取曲。

养苗除稂莠,养民除贪垢。

存莠苗不硕,去贪民自富。

(0)

鹤谣·其四

鹤者飞仙之御兮英英,十二裙兮六六领,翻而来兮华亭。

(0)

棹歌九章寄彭鹤林·其四

岸上酒旗舞,寒芜生秋风。

谁家六七童,手持金芙蓉。

(0)

九曲杂咏.四曲金鸡岩

水满寒潭潭著月,山藏空谷正吞烟。

金鸡初报洞中晓,咿喔一声飞上天。

(0)

端午述怀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綵系臂,家家禦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

(0)

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三

去年五月访丹元,月谷先生与我言。

将谓此生共茅舍,不知何事速云轩。

亲书数卷空悬壁,旧隐三间半掩门。

雪魄冰魂无处觅,秋烟秋雨暗孤村。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