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补梦中所作》
《补梦中所作》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鸿雁流离梦亦惊,满怀凄怨足秋声。

此身不死胡儿手,留与君王取太平。

(0)
注释
鸿雁:大雁,古代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流离:飘泊不定,形容动荡不安。
梦亦惊:连梦中都感到惊恐。
满怀:充满。
凄怨:悲伤和怨恨。
足:充满,足够。
秋声:秋天的风声,象征哀愁。
此身:自己的身体。
胡儿: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手:掌握,这里指命运。
君王:古代对国君或帝王的尊称。
取太平:取得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翻译
大雁飞散,连梦境都为之惊扰,满心的悲伤化作秋天的寒风声。
如果我这生命不被胡人夺去,就为了让你的国家得到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补梦中所作》,通过对鸿雁的描绘和自我情感的抒发,表达了深深的忧国之情和个人的无奈命运。首句“鸿雁流离梦亦惊”,以鸿雁比喻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连梦境都充满了惊悸,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动荡不安。次句“满怀凄怨足秋声”,通过秋声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满腔哀怨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后两句“此身不死胡儿手,留与君王取太平”,更是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即使自己身处险境,只要能保全性命,也要等待着为国家除去外患,帮助君王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这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复兴的热切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宋末遗民在动荡时局下的家国情怀和忠诚之志。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元旦

红烛光中度岁除,云鬟略整不须梳。

清晨献罢椒觞后,仍对梅花读古书。

(0)

题吉日癸巳石刻

昆仑西母事微茫,黄竹歌成已耄荒。

不有骅骝千里足,祇愁徐偃是真主。

(0)

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0)

芭蕉美人

晓妆才罢思徘徊,罗袜轻移步绿苔。

试向芭蕉问春信,一缄芳札为谁开?

(0)

经尚湖望虞山

日午放船湖上头,虞山随船走不休。

高云仰见出翠壁,飞影下接沧波流。

青林人家隐山麓,鸡鸣犬吠闻中洲。

鸬鹚群栖竹叶暗,蜻蜓特立荷花秋。

莲歌渔唱尚互答,落景在树犹堪游。

小舟争渡各先去,独逆风波浑不忧。

(0)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

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

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