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飞传警,边兵杀气连。
将军离细柳,天子发甘泉。
画角吹霜冷,雕鞍洒血鲜。
匈奴今未灭,永夜枕戈眠。
塞外飞传警,边兵杀气连。
将军离细柳,天子发甘泉。
画角吹霜冷,雕鞍洒血鲜。
匈奴今未灭,永夜枕戈眠。
这首《闻警》是明代诗人韩上桂的作品,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
首句“塞外飞传警”,开篇即点明边塞告急,军情紧急,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边兵杀气连”一句,以“杀气”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备战时的气势,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将军离细柳,天子发甘泉”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细柳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地,这里借指将军率军出征;甘泉则是汉武帝行宫所在,此处暗含天子对边防的重视,派遣大军增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军事行动的规模,也体现了朝廷对边防的关切。
“画角吹霜冷,雕鞍洒血鲜”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画角是一种古代军中使用的乐器,其声音在寒冷的早晨显得格外凄厉,渲染出战场的肃杀气氛。而“雕鞍洒血鲜”则直接描绘了战场上的血腥场面,展现了战士们为国捐躯的壮烈。
最后,“匈奴今未灭,永夜枕戈眠”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安宁的渴望。即使在夜晚,战士们依然枕着兵器入眠,时刻准备着保卫国家,体现了他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展现了明代边防将士的英勇与牺牲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安宁的深切期盼。
南山白额虎,暴戾日以滋。
纳诸罟擭中,食肉寝其皮。
文狸外柔顺,玉面而丰肌。
与世了无忤,奚亦遭危机。
得非风味殊,尊俎之所宜。
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
主翁厌肥甘,鼎食嗤群儿。
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卮。
于时腊将残,雪花一尺围。
玉楼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儿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