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堂堂一讲师,平生矻矻鬓成丝。
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
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
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
六十堂堂一讲师,平生矻矻鬓成丝。
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
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
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和卓省元韵》。诗中,诗人以自画像的方式描绘了一位年届六十的老讲师形象,他一生勤奋,头发斑白如丝,对学问之道深入探究,如同在紫阳大道上行走自如,又如洛水源头不断向上探索。诗人自比为不常离口的葫芦瓢,对学术之乐有着深深的沉迷,这种乐趣并非他人所能轻易理解。他劝告旁人不要嘲笑他的刻苦,因为沉浸在知识的甜美中,那种甘美胜过任何甜食。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坚守。
锵然非金亦非玉,壹片宫商纷其触。
歘如环辔玲珑摇佩旌,铿如鸣球拍琴九奏箫韶声。
凄如孤鸿叫群嘹唳穿云去,清如幽泉滴沥飘落断崖处。
馀音欲断还复鸣,咄咄胡床静中据。
乃知檐铃适与风相会,锵锵铮铮可听不可佩。
我怜其轻脆不足恃,戛则成音击则碎。
嗟哉无情之物能感人,浮华言语自古多误身。
喧然声名满天地,好声过耳俱成尘。
物情万变伏还起,人生几何安足恃。
何如物我两忘言,云在青山水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