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终偈·其一》
《临终偈·其一》全文
宋 / 释宗本   形式: 偈颂

百骸溃散寻常事,一物长灵识者稀。

争似大梅知底意,无声三昧證缘知。

(0)
鉴赏

这首诗《临终偈(其一)》由宋代僧人释宗本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与智慧的深刻思考。

“百骸溃散寻常事”,开篇即以“百骸溃散”描绘生命的终结,将其视为日常之事,体现了对生死的淡然态度。这里的“百骸”指的是身体的各个部分,“溃散”则暗示了身体的衰败与消亡,但诗人却将这一过程视为“寻常事”,展现出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

“一物长灵识者稀”,接着诗人指出,世间万物虽多,但真正能领悟其内在精神与智慧的却寥寥无几。这句诗强调了智慧与理解的珍贵,同时也暗含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层面的反思。

“争似大梅知底意,无声三昧證缘知。”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引用了禅宗公案中的典故。大梅悟道的故事,象征着通过内心深处的洞察与领悟,达到超越言语与形式的境界。诗人在这里借用了“无声三昧”和“證缘知”的概念,强调了真正的智慧与理解并非依赖于语言或外在的形式,而是通过内心的直觉与体验获得的。这种无声的智慧,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联系,证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智慧以及禅宗思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宗本
朝代:宋

释宗本(一○二○~一一○○),俗姓管,字无诘(《咸淳临安志》卷七○),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为天衣怀禅师法嗣,青原下十一世。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又十年,剃发受具。又三年,游方至池州,谒景德义怀禅师。英宗治平初,居杭州承天、兴教二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归苏州福臻院。未几,召对,命住相国寺慧林院。哲宗即位,加号圆照禅师。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老请归。晚居苏州灵岩寺。元符二年(一○九九)十二月甲子卒,年八十。《禅林僧宝传》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瀛台

红阑桥转白蘋湾,叠石参差积翠间。

画舸分流帘下水,秋花倒影镜中山。

风微瑶岛归云近,日落清霄舞鹤还。

乘兴欲成兰沼咏,偶从机务得馀閒。

(0)

驻跸碧云寺

山寺通幽境,莺啼绿树枝。

幡虹迎玉辇,刹凤驻云旗。

翠麓三乘辟,佳辰万骑宜。

松阴辉落景,游豫近臣知。

(0)

晚春游幸感怀

岸花芳且落,树木含春光。

思赏肠应断,长怀万古伤。

(0)

墨菊二首·其二

画菊不画香,香空讵堪掬。

画菊不画色,色似花已俗。

都无色香在,安用此为菊。

登堂见孤标,入手疑可触。

自非识菊者,但看桃李足。

古色今不知,世人空有目。

(0)

采桑玉堂阴二首答篁墩学士·其二

采桑玉堂阴,阴浓树婆娑。

一采不满筐,竟日能几何。

乃知富贵地,不及穷山阿。

蚕成忽满眼,所得良亦多。

人言系家运,或者阴阳和。

向非夙夜勤,岂恃叶与柯。

衣多必思寒,吾民本同科。

欲将分蚕意,广被无偏颇。

(0)

送范容安之南粤

峤南人说好风光,粉蝶如钱扑帽箱。

月上潮声喧玳瑁,雨晴野色润桄榔。

吟筵拦入香山社,归橐知盈陆贾装。

安得抽帆同到岸,翠微深筑读书庄。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