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钵本无住,孤云时自依。
苍然石湖色,似爱远公归。
忍草吐新带,香莲辞故衣。
唯应乞食后,秋雨对柴扉。
一钵本无住,孤云时自依。
苍然石湖色,似爱远公归。
忍草吐新带,香莲辞故衣。
唯应乞食后,秋雨对柴扉。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法上人还石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一钵本无住”表达了僧人生活的简单和心境的超脱,暗示他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次句“孤云时自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而自在的形象,将僧人比作孤云,随风飘荡,无所羁绊。
第三句“苍然石湖色”描绘了石湖的景色,用“苍然”一词渲染出湖水的深沉与古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第四句“似爱远公归”则借石湖之景表达对法上人的敬仰和对其回归的期待,暗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五、六句“忍草吐新带,香莲辞故衣”通过“忍草”和“香莲”的意象,寓言僧人如新生的草木般焕发生机,舍弃尘世旧物,追求内心的清净。最后一句“唯应乞食后,秋雨对柴扉”,写出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朴,只有在乞食之后,静静地面对秋雨和柴扉,流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禅意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象征和隐喻,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松因溪得名,溪吹荅松声。
缭绕能穿寺,幽奇不在城。
寒烟斋后散,春雨夜中平。
染岸苍苔古,翘沙白鸟明。
澄分僧影瘦,光彻客心清。
带梵侵云响,和钟击石鸣。
澹烹新茗爽,暖泛落花轻。
此景吟难尽,凭君画入京。
仪清态淡雕琼瑰,捲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㽬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