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孤烟江上横,行人说是偃王城。
当年仁义将何用,地下疮痍恨未平。
故垒几朝看鹿走,荒基无岁不牛耕。
徐山石室今何似,旧楚依然春草生。
漠漠孤烟江上横,行人说是偃王城。
当年仁义将何用,地下疮痍恨未平。
故垒几朝看鹿走,荒基无岁不牛耕。
徐山石室今何似,旧楚依然春草生。
这首诗描绘了黄岩古城的景象,通过“漠漠孤烟江上横”这一句,营造出一种苍茫辽远的意境,孤烟与江水相映,给人以深邃的历史感。接着,“行人说是偃王城”,点明了此地曾是古代偃王之城,引出对历史的追忆。
“当年仁义将何用,地下疮痍恨未平”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中仁义之举未能带来持久和平的感慨,地下埋藏的痛苦仍未平息,暗含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故垒几朝看鹿走,荒基无岁不牛耕”则展现了古城历经沧桑,从朝代更迭到如今的荒凉景象,鹿在故垒间奔跑,牛在荒基上耕作,物是人非,岁月流转,但历史的痕迹仍在。
最后,“徐山石室今何似,旧楚依然春草生”以徐山的石室和旧楚之地的春草生长为喻,暗示尽管时间流逝,但自然依旧生机勃勃,而人类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却如同春草般顽强生长,永不消逝。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岩古城的现状与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见解。
狮子峰前访晚参,直登绝顶纵幽探。
帆樯远近迷苍霭,楼阁高低锁翠岚。
水色倒涵天上下,山形雄压地东南。
焦先去后岩扉古,树老碧桃春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