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问杯斝,嵇阮何纷纷。
爱竹必种竹,未尝知此君。
我有竹斋西头,三竿两竿鸣早秋。
春风蜕尽萚龙去,暮雨飘零鸾凤愁。
只今石压笋斜出,坏竹参差抱拳石。
幽人高洁无纤尘,胸有成竹干青旻。
竹林酒徒徒纵饮,但能沉醉非天真。
虚堂长日清阴坠,磔磔山禽叫空翠。
其中何可无我吟,刻尽琅玕千个字。
一往冥心山水音,十载浮湛曲糵事。
高梧满天蕉满窗,虽无片竹多幽思。
天然竹笑我亦眠,不知竹与我谁醉。
醉心问杯斝,嵇阮何纷纷。
爱竹必种竹,未尝知此君。
我有竹斋西头,三竿两竿鸣早秋。
春风蜕尽萚龙去,暮雨飘零鸾凤愁。
只今石压笋斜出,坏竹参差抱拳石。
幽人高洁无纤尘,胸有成竹干青旻。
竹林酒徒徒纵饮,但能沉醉非天真。
虚堂长日清阴坠,磔磔山禽叫空翠。
其中何可无我吟,刻尽琅玕千个字。
一往冥心山水音,十载浮湛曲糵事。
高梧满天蕉满窗,虽无片竹多幽思。
天然竹笑我亦眠,不知竹与我谁醉。
这首诗《竹醉日》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形象与情感,以及诗人对竹子的深刻感悟。
诗中开篇“醉心问杯斝,嵇阮何纷纷”,以嵇康和阮籍两位魏晋名士的典故,引出诗人对竹子的热爱与思考。接着,“爱竹必种竹,未尝知此君”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在文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我有竹斋西头,三竿两竿鸣早秋”描绘了诗人竹斋的景象,竹子在秋天的清晨发出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春风蜕尽萚龙去,暮雨飘零鸾凤愁”则通过自然界的变迁,进一步烘托出竹子的坚韧与高洁。
“只今石压笋斜出,坏竹参差抱拳石”描述了竹子在困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场景,象征着生命的不屈与希望。诗人接着赞美竹子的高洁品质,“幽人高洁无纤尘,胸有成竹干青旻”,将竹子比作高洁之士,其精神如同直入云霄的竹干。
“竹林酒徒徒纵饮,但能沉醉非天真”则批评了那些只知饮酒享乐而不思进取的人,强调了竹子所代表的真挚与高远。最后,“虚堂长日清阴坠,磔磔山禽叫空翠”描绘了竹林中的宁静与生机,诗人在此处吟诵,仿佛与竹子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客里偶相逢,襟怀亦偶同。
对梅吟夜月,折柳问春风。
子勿言浮梗,余方笑转蓬。
归程经雁荡,得句附邮筒。
一把轻丝拂地垂,柔梢浅浅抹燕脂。
絮花吹尽枝方长,却恨春风未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