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平辅艺祖,创业定九州。
阖户读论语,临政决如流。
惟是持纲要,不以枝叶求。
厅中置大瓮,簿书一以投。
满即焚通衢,无稽时为休。
后来孰称贤,太初平阳俦。
水旱常入告,几先见事周。然於陈利■,报罢多无留。
二公岂拒言,恶人攻已尤。
仗马喻百官,千载徒贻羞。
伊尹志有无,毫釐千里殊。
君相更异势,达聪迩言收。
用中有权衡,槩绝非良谋。
则平辅艺祖,创业定九州。
阖户读论语,临政决如流。
惟是持纲要,不以枝叶求。
厅中置大瓮,簿书一以投。
满即焚通衢,无稽时为休。
后来孰称贤,太初平阳俦。
水旱常入告,几先见事周。然於陈利■,报罢多无留。
二公岂拒言,恶人攻已尤。
仗马喻百官,千载徒贻羞。
伊尹志有无,毫釐千里殊。
君相更异势,达聪迩言收。
用中有权衡,槩绝非良谋。
这首诗通过对宋史中两位重要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他们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原则。诗中赞扬了这两位官员在处理政务时的高效与公正,以及他们对政策制定的严谨态度。
首先提到的是“则平辅艺祖,创业定九州”,这两位官员在开国之初就辅佐君主,奠定了国家的基础,稳定了九洲大地。接着,“阖户读论语,临政决如流”描绘了他们深入研读儒家经典,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政治决策紧密结合,处理政务时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惟是持纲要,不以枝叶求”强调了他们注重把握政策的核心要点,而非被琐碎细节所束缚。这种宏观视角使得他们在决策时能够高瞻远瞩,避免陷入繁杂事务的泥潭。
“厅中置大瓮,簿书一以投”描述了他们创新地使用大瓮来收集和处理文件,简化了行政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满即焚通衢,无稽时为休”体现了他们对信息的严格筛选,对于不可靠或无根据的信息果断排除,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后来孰称贤,太初平阳俦”表达了对这两位官员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才能堪比历史上的贤臣。他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以及对经济政策的精准判断,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洞察力。
“然於陈利■,报罢多无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财政管理上的节俭与效率,对于不必要的开支坚决削减,体现了勤俭治国的理念。
“二公岂拒言,恶人攻已尤”表明他们对待谏言的态度开放,但对于恶意攻击则保持警惕,维护了政治环境的正直与公平。
“仗马喻百官,千载徒贻羞”通过比喻,指出官员们应当效仿这两位贤臣的榜样,避免因贪图安逸而使国家蒙受耻辱。
最后,“伊尹志有无,毫釐千里殊”引用伊尹的故事,强调了细微之处的重要性,即使是最小的决策也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君相更异势,达聪迩言收”指出君主与宰相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以实现更好的决策。
“用中有权衡,槩绝非良谋”总结了治理国家时应具备的平衡与决断能力,既要灵活运用策略,又要避免草率行事,确保每一步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良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官员在政治智慧、道德修养、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以及对后世治国理政的启示与借鉴。
夸名非已有,祸患在须臾。
生命无延期,昏旦有不虞。
拂衣舍之去,矫步升天衢。
陟降太微堂,上帝授灵符。
六气备朝餐,双虬结飙舆。
消玉馈我浆,凭云搆我庐。
圣贞进杯觞,灵妃奏笙竽。
三光代列炬,四海注一盂。
抗臂抑羲和,六龙且徐徐。
微瞬朝市易,日月曷云除。
名漏泰山录,鬼伯无迫驱。
举手谢世人,安能与尔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