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古南城,城废存土阜。
云米拒契丹,筑此夹河守。
和金计灭辽,唇齿患互受。
外夷尚知此,小利目前取。
讵惟失河北,汴亦不能有。
国势成积弱,况复政多咎。
方士及权奸,岂堪偻指数。
虚内乃贪外,屋丰阒家蔀。
五国固其宜,炯戒传不朽。
道旁古南城,城废存土阜。
云米拒契丹,筑此夹河守。
和金计灭辽,唇齿患互受。
外夷尚知此,小利目前取。
讵惟失河北,汴亦不能有。
国势成积弱,况复政多咎。
方士及权奸,岂堪偻指数。
虚内乃贪外,屋丰阒家蔀。
五国固其宜,炯戒传不朽。
这首诗名为《南城》,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废弃的南城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道旁古南城,城废存土阜”点明了地点与现状,古南城虽已废弃,但土阜犹在,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依然可见。接下来,“云米拒契丹,筑此夹河守”描述了南城建造的背景,是为了抵御外敌契丹的侵扰而筑建的防御工事。
“和金计灭辽,唇齿患互受”则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指出南城的存在是为了联合金国共同对抗辽国,但最终却未能避免唇亡齿寒的命运。接着,“外夷尚知此,小利目前取”表达了对南城战略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统治者目光短浅的批评。
“讵惟失河北,汴亦不能有”进一步揭示了南城战略失败的严重后果,不仅失去了河北地区,连汴京也难以保全。这一部分强调了国家实力的削弱以及决策失误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国势成积弱,况复政多咎”总结了国家整体的衰败,指出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缺失。最后,“方士及权奸,岂堪偻指数”批评了那些所谓的术士和权臣,认为他们根本无法承担起国家兴衰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对南城兴衰的回顾,深刻反思了历史教训,强调了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决策的必要性。同时,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历史的深邃洞察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