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莫采花,花心有莲子。
莲子未可餐,花心苦无比。
采莲莫采叶,留叶制郎衣。
自从采莲去,冷落鸳鸯机。
郎在寒江千里外,莲叶莲花不成采。
无因折藕被丝牵,惹起春愁溟似海。
采莲莫采花,花心有莲子。
莲子未可餐,花心苦无比。
采莲莫采叶,留叶制郎衣。
自从采莲去,冷落鸳鸯机。
郎在寒江千里外,莲叶莲花不成采。
无因折藕被丝牵,惹起春愁溟似海。
这首《采莲曲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邓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子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纠葛。
首句“采莲莫采花,花心有莲子”,以采莲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融合,暗示着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同莲子般深藏不露。接着,“莲子未可餐,花心苦无比”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对情感的深刻体悟——虽然莲子是可食用的,但花心却充满了苦涩,暗喻着她对爱情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采莲莫采叶,留叶制郎衣”一句,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精神,她愿意保留叶子,为远方的爱人缝制衣物,寄托着对爱人的思念与关怀。然而,“自从采莲去,冷落鸳鸯机”则透露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她独自一人在莲塘中劳作,失去了与爱人共度时光的机会,仿佛连鸳鸯都因此而感到寂寞。
“郎在寒江千里外,莲叶莲花不成采”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女子的爱人远在千里之外的寒江,她无法与之相聚,即便是面对美丽的莲叶莲花,也无法激起心中的喜悦,反而增添了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最后,“无因折藕被丝牵,惹起春愁溟似海”以折藕被丝牵绊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她无法跨越时空的障碍,与爱人相见,心中涌起的春愁如同大海一般深邃无边,难以排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采莲女子在爱情中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遥思冢中人,有杯不能饮。
孤此黄兔窑,伴千三百稔。
券镪四百万,买地作衾枕。
想当不死时,用物必弘甚。
尊垒罗宝玉,裹袜贱绣锦。
岂有纤纤指,捧此芃泥蕈。
存亡隔一丘,华寂迥千仞。
活鼠胜死王,斯言岂不审。
¤
右宋周曾《秋塘图》一卷,前元皇姊大长公主所藏也。
前有皇姊图书印记,后有集贤翰林诸词臣奉皇姊教旨所题,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
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
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
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
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
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可作矣。
把玩再四,敬题于后。
陂塘九月菰蒲老,菱叶无多荷叶少。
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
寒云弄影忽成霞,雁带斜行下浅沙。
晚色不随流水去,秋光都在拒霜华。
当时内殿春风细,紫衣传教词臣醉。
鲍谢文章沈宋才,诗成曲尽秋塘意。
塘水秋来景渐疏,低烟斜日照平芜。
鸳鸯去尽芙蓉死,空向人间看画图。
《题宋周曾秋塘图(有序)》【明·杨基】右宋周曾《秋塘图》一卷,前元皇姊大长公主所藏也。前有皇姊图书印记,后有集贤翰林诸词臣奉皇姊教旨所题,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可作矣。把玩再四,敬题于后。陂塘九月菰蒲老,菱叶无多荷叶少。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寒云弄影忽成霞,雁带斜行下浅沙。晚色不随流水去,秋光都在拒霜华。当时内殿春风细,紫衣传教词臣醉。鲍谢文章沈宋才,诗成曲尽秋塘意。塘水秋来景渐疏,低烟斜日照平芜。鸳鸯去尽芙蓉死,空向人间看画图。
https://shici.929r.com/shici/hq8dGZT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