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西边沂水东,留侯黄石有遗踪。
一编不受秦人火,三寸终成汉室功。
曙色苍凉茅店月,履声寂寞柳营风。
我来圯下留多日,几度兴怀听漏终。
泗水西边沂水东,留侯黄石有遗踪。
一编不受秦人火,三寸终成汉室功。
曙色苍凉茅店月,履声寂寞柳营风。
我来圯下留多日,几度兴怀听漏终。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邳州八景(其三)圯桥夜月》描绘了泗水和沂水之间的圯桥景色,以及对留侯张良事迹的追忆。首句“泗水西边沂水东,留侯黄石有遗踪”点出圯桥所在,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英雄的遗迹。次句“一编不受秦人火,三寸终成汉室功”赞扬张良的智慧与忠诚,他以《太公兵法》一书未被秦火焚毁,最终帮助刘邦建立汉朝。
第三联“曙色苍凉茅店月,履声寂寞柳营风”通过描绘黎明时分的凄清景象,烘托出圯桥夜晚的宁静,仿佛能听到张良当年的脚步声和军营中的微风。最后一句“我来圯下留多日,几度兴怀听漏终”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圯桥驻足良久,多次沉浸在历史的感慨中,直至夜深听漏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圯桥为背景,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出对古代智者和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思索。
舟行及秋霁,秋色明苇葭。
天高柁楼浅,日落帆影斜。
故乡在目中,澄江净鸥沙。
愧非能赋才,有句不足誇。
暮听金山潮,朝餐北固霞。
持此不啻足,悠悠送年华。
众手剧云雨,长途多覆车。
泯泯复波波,浮生当奈何。
长安百尺楼,其户衔明珰。
岧尧入云中,双阙遥相望。
明月照玉颜,皎皎流素光。
中夜理瑶瑟,纤指发清商。
初弹双黄鹄,再弹孤鸳鸯。
凄飙动罗帏,馀响激微霜。
仰视河汉直,寒波浩无梁。
安得高飞翼,为君淩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