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於河曲,将至洛水滨。
洛阳多贵游,车辙阻要津。
扫门傲不能,衒玉非所仁。
掉首归去来,菰芦采秋莼。
兴至閒命钓,独茧丝可纶。
营管彼槁项,石火炊劳薪。
秣马於河曲,将至洛水滨。
洛阳多贵游,车辙阻要津。
扫门傲不能,衒玉非所仁。
掉首归去来,菰芦采秋莼。
兴至閒命钓,独茧丝可纶。
营管彼槁项,石火炊劳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面对洛阳繁华与权贵的冷漠态度,展现了他内心的孤高与淡泊。首句“秣马於河曲,将至洛水滨”描绘了士人准备前往洛阳的情景,预示着即将面对的复杂社会环境。接着,“洛阳多贵游,车辙阻要津”点出洛阳作为权贵聚集之地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士人可能面临的困境。
“扫门傲不能,衒玉非所仁”两句表达了士人对权贵的不屑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拒绝通过炫耀财富或权力来获得认同,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接下来,“掉首归去来,菰芦采秋莼”则展现了他的决绝与回归自然的生活选择,似乎在说,与其在世俗中迷失,不如回到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
“兴至閒命钓,独茧丝可纶”进一步描绘了士人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钓鱼成为他的闲暇活动,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最后,“营管彼槁项,石火炊劳薪”以对比的方式,将士人的淡泊与世故之人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诗人对真我与伪善的区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末期一位士人面对社会现实时的内心挣扎与最终的选择,表达了对自由、自然和真我的向往,以及对虚伪与功利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