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君王已放还,何须当道把渔竿。
使轺将宿人将避,拗折渔竿赶入山。
曾对君王已放还,何须当道把渔竿。
使轺将宿人将避,拗折渔竿赶入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许月卿的作品,名为《题刘后村所跋杨朴移居图》。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权力与束缚的轻蔑。
“曾对君王已放还”表达了诗人曾经面对君主时已经释放自己的情感,暗示了一种超脱和不再受约束的情境。紧接着,“何须当道把渔竿”则是说在这样的自由状态下,根本无需担心沿途的阻碍,更不必去理会那些可能干涉自己生活的人或事物。
“使轺将宿人将避”一句,通过描写马车即将到来而人们要躲避的情景,表现了对世俗喧嚣的疏离和逃脱之意。最后,“拗折渔竿赶入山”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放弃尘世的烦恼,选择带着自己的渔竿(象征着一种简朴自由的生活方式)急忙赶入山中,以此来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真正的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由与束缚、自然与人间,表达了诗人对于逃离世俗纷争、追求心灵自由的深切愿望。
江城五月南风作,榕叶初凉枣花落。
官炉酒贵人不赊,客路无钱少欢乐。
怜君倜傥能远游,粤王潭头系小舟。
经过不待平原席,濩落宁悲季子裘。
自言家住桐阴下,云榭台中日潇洒。
紫英花开香满衣,槟榔叶大宁论价。
三十年来何怆哉,凄凉人物与苍苔。
明珠象齿不复惜,海客番船何处回。
别来乡县还几旬,况得延陵为主人。
论交自是少知己,薄俗谁能无弃贫。
嗟予飘转红尘里,千载春衣厌泥滓。
醉后狂歌空有神,交态看同一杯水。
送君远游归故园,我亦还山依鹿门。
相思平远台头月,忍听清原洞口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