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臣休休有容,弟昆叔侄,共佐中兴,薄海庆澄清,遗疏尚称三抱疚;
四十载循循善诱,羽蘥干戈,时聆至教,吞声悲死别,余生何自再酬恩。
一个臣休休有容,弟昆叔侄,共佐中兴,薄海庆澄清,遗疏尚称三抱疚;
四十载循循善诱,羽蘥干戈,时聆至教,吞声悲死别,余生何自再酬恩。
此挽联以沉痛之情感,悼念曾国荃,其文辞深挚,寓意深远。上联“一个臣休休有容”开篇即赞颂曾国荃之宽容大度,作为臣子,他胸怀广阔,包容万物。继而“弟昆叔侄,共佐中兴”,点明曾国荃与家族成员共同辅佐国家复兴,彰显其家族之功勋与忠诚。接着“薄海庆澄清”,描绘天下一片清明之景,以此赞誉曾国荃为国家带来的和平与稳定。“遗疏尚称三抱疚”,则通过引用曾国荃的遗言,展现其对未能尽责之事的深深自责与遗憾。
下联“四十载循循善诱”承上启下,赞扬曾国荃四十年如一日,以德行引导他人,其教育之功卓著。紧接着“羽蘥干戈”,描述曾国荃在战乱中的英勇表现,展现了他不仅在和平时期教导后人,在战乱之时亦能挺身而出,保家卫国。“时聆至教”,表明曾国荃的教诲时刻影响着人们,其智慧与道德力量深入人心。“吞声悲死别”,表达对曾国荃逝世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其离去的不舍。“余生何自再酬恩”,则是对曾国荃生前无私奉献、恩泽后世的感慨,表达了对未能回报其恩情的遗憾与自责。
整体而言,此挽联以深情的语言,既赞美了曾国荃的功绩与品德,也表达了对其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未能回报其恩情的遗憾,充分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
淡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
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
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
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
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岁晚念行役,江阔渺风烟。
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凄然。
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
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
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
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
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
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