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隐高峰,高峰又不容。
不如归锦里,依旧卖青松。
遁迹隐高峰,高峰又不容。
不如归锦里,依旧卖青松。
这首诗以禅宗的口吻,表达了遁世与入世的哲学思考。首句“遁迹隐高峰”,描绘了一位僧人远离尘嚣,隐居于高山之上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对世俗的逃避和内心的宁静追求。然而,“高峰又不容”一句转折,暗示即使在看似远离尘世的高山上,也难以完全摆脱外界的束缚或内心的纠葛,流露出一种无奈和矛盾的情感。
接下来,“不如归锦里,依旧卖青松。”则给出了另一种选择,即回归繁华的都市(锦里,这里可能指繁华之地),继续过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通过“卖青松”这一行为,既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可能是以一种更为世俗的方式,与社会保持联系,寻求心灵的平衡与满足。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遁世与入世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与权衡,以及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世俗的生活态度,探讨了人在面对内心与外界冲突时的抉择,以及对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深刻反思。
忆昔轩皇临楚泽,因传广乐按云和。
宫商之外有神解,律吕以来无是过。
湘渚竹如赓节奏,君山树欲舞婆娑。
伶伦何幸裁清管,正则非时问汨罗。
鸾凤不教栖玉圃,鱼龙宛尔出烟波。
太和终古咸池会,还胜峰青想舜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