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风光去不还。乱愁多似画中山。
故乡猿鹤,聊共梦盘桓。
都道前身是明月,却宜此日纫秋兰。
韶华无奈,谁驻旧时颜。
草草风光去不还。乱愁多似画中山。
故乡猿鹤,聊共梦盘桓。
都道前身是明月,却宜此日纫秋兰。
韶华无奈,谁驻旧时颜。
这首《琴调相思引·与畹姊话旧》由清代诗人陈家庆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重逢时复杂的心情。
首句“草草风光去不还”,以“草草”二字形容时光匆匆,暗示了时光流逝之快,而“风光去不还”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接下来,“乱愁多似画中山”一句,将内心的纷乱愁绪比作山中繁复的画卷,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复杂与难以排遣。
“故乡猿鹤,聊共梦盘桓”两句,借用了“猿鹤”这一传统意象,象征着远离故乡的孤独与思念。诗人与友人虽不能常相聚,但通过梦境得以暂时慰藉彼此的孤独,共同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都道前身是明月,却宜此日纫秋兰”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惜。诗人仿佛在说,即使前生如明月般美好,但此时此刻与友人的相聚,如同秋兰般珍贵,值得珍惜。
最后,“韶华无奈,谁驻旧时颜”一句,直抒胸臆,感叹时光无情,韶华易逝,即使是再美好的容颜也无法留住。这不仅是对个人青春易逝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溪童饮牛渡溪水,牛遇水深行复止。
人知水深牛不行,谁识回头顾其子。
桃林之野春雨晴,烧痕回绿春草青。
太守劝农当二月,土膏肥煖牛可耕。
邯郸城头征战息,宁戚徒劳吟《白石》。
一声笛里《太平歌》,牛背溪童自朝夕。
几片残红点客衣,小溪流水鳜鱼肥。
画桥尽日无人过,杨柳青青燕子飞。
石城啼鸟翻曙光,千门万户开未央。
丞相珂马沙堤长,奏章催唤东曹郎。
燕山驿骑朝来到,雨泽十分九州报。
辇金驮帛分远行,龙沙士饱无鼓声。
阁中龙床琢白玉,瑟瑟围屏海波绿。
曲阑五月樱桃红,舜琴日日弹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