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院桐花鸟雀喧,寂寥芳草茂芊芊。
吾师正遇归山日,闲客空题到寺年。
池竹闭门教鹤守,琴书开箧任僧传。
人间不自寻行迹,一片孤云在碧天。
满院桐花鸟雀喧,寂寥芳草茂芊芊。
吾师正遇归山日,闲客空题到寺年。
池竹闭门教鹤守,琴书开箧任僧传。
人间不自寻行迹,一片孤云在碧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探访一位隐居的高僧时,未能如愿相遇,只得留下诗作以寄托心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游子的孤独感和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首句“满院桐花鸟雀喧”,设定了一种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场景,然而紧接着“寂寥芳草茂芊芊”便转换了氛围,使人感到一种淡远与宁静。这两句交织出一幅既有生动活力,又不失清幽自在的画面。
第三句“我师正遇归山日,闲客空题到寺年”,诗人表达了对“吾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和孤独的情绪。未能与师傅相遇,只得留下诗作以寄托。
第四句“池竹闭门教鹤守,琴书开箧任僧传”,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更深化了诗人对高僧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闭门”、“开箧”等词汇,都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
最后两句“人间不自寻行迹,一片孤云在碧天”,则是诗人对自己游子生涯的一种感慨。未能留下痕迹于世,犹如那孤独的云,在广阔的蓝天中飘逸。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以及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丈夫有奇气,坐井直郁郁。
朅来古嵩州,携手登太室。
中峰到绝顶,北岭太峭壁。
山河在股掌,带砺何足述。
星分九州野,块列七雄埸。
放怀宇宙间,想见天地辟。
下观云雷变,悯尔龙鬼役。
下方万仞底,草树霭蒙密。
愈知天下小,助我浩气直。
平生四方志,登临聊感激。
嗟嗟封禅媪,游豫朝百辟。
诬辞与惭德,可笑乎四峄。
庙社尚不阅,财用遑肯恤。
万兵树丰碑,数丈压崷崒。
岂知市朝变,辇路蔽荆棘。
同登八仙坛,再题三醉石。
君无笑余怯,登临常股慄。
为宝千金躯,夷路犹恐失。
存我厚苍生,岂效伯昏逸。
归卧听天鸡,扶桑观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