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陌桃溪处处和,兴阑归晚夜如何。
壶觞已罄厌厌饮,骑从行催踏踏歌。
满路风声啼鸟歇,隔墙花影月明多。
朱门未扣人先应,一点银灯出绮罗。
柳陌桃溪处处和,兴阑归晚夜如何。
壶觞已罄厌厌饮,骑从行催踏踏歌。
满路风声啼鸟歇,隔墙花影月明多。
朱门未扣人先应,一点银灯出绮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游春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里柳岸桃溪的美景,以及游人归途中的种种情态。首句“柳陌桃溪处处和”,点明了地点与季节,柳树与桃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片和煦的春意。接着,“兴阑归晚夜如何”一句,巧妙地将白天的游玩与夜晚的归途相连,暗示了游玩之乐与归途之思。
“壶觞已罄厌厌饮,骑从行催踏踏歌”描绘了游人宴饮后的欢愉与归途中歌声的悠扬,通过“厌厌饮”和“踏踏歌”这两个细节,展现了人们在春日出游时的尽情享受与轻松愉悦。接下来,“满路风声啼鸟歇,隔墙花影月明多”两句,通过风声、鸟鸣、花影和月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春景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游兴的渐淡。
最后,“朱门未扣人先应,一点银灯出绮罗”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家途中遇到的温馨场景,朱门尚未开启,主人便已闻声而出,迎接归来的游人,而门前的一盏银灯,照亮了归途,增添了温暖与亲切感。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游春的乐趣与归家的温馨,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