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架岩斋也号宫,山姿入望四邻通。
恰欣秋令来栖宿,况复西陲罢战攻。
白石磷磷溪涨雨,翠峰濯濯树摇风。
分明去岁初经地,此日襟怀了不同。
几架岩斋也号宫,山姿入望四邻通。
恰欣秋令来栖宿,况复西陲罢战攻。
白石磷磷溪涨雨,翠峰濯濯树摇风。
分明去岁初经地,此日襟怀了不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首句“几架岩斋也号宫,山姿入望四邻通”中,“几架岩斋”暗示了行宫的隐蔽与静谧,而“山姿入望”则描绘了山峦的雄伟与连绵,仿佛整个山脉都向人们展开,四邻相通,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神秘的氛围。
接着,“恰欣秋令来栖宿,况复西陲罢战攻”两句,诗人将季节与和平的景象巧妙结合,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战争结束的欣慰,寓意着和平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白石磷磷溪涨雨,翠峰濯濯树摇风”描绘了雨后山间溪流的清澈与生机勃勃的景象,白石在雨水的冲刷下更加明亮,溪水因雨水而涨满,翠绿的山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树木随风轻摆,展现出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丽画卷。
最后,“分明去岁初经地,此日襟怀了不同”表达了诗人对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感受变化,或许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或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敏感和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