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庐草剑石崖根,惯见西湖不喜论。
安得便如居士意,移为官舍读书轩。
僧庐草剑石崖根,惯见西湖不喜论。
安得便如居士意,移为官舍读书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士将僧庐移作官舍的意愿与场景。开篇“僧庐草剑石崖根,惯见西湖不喜论”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居士对于僧庐环境的熟悉和偏好,以及他对于外界喧嚣的不屑一顾。"安得便如居士意,移为官舍读书轩"则直接道出了居士希望将僧庐搬迁至官舍,以便于自己阅读书籍的愿望。
从这短短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隐逸追求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空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其情感之真挚、意境之独特,是这首小诗给人的深刻印象。
模糊张眼,看江山无主,舆图换稿。
一幅沧桑谁堪画,肠断秣陵秋老。
衰草凄迷,夕阳惨淡,旧泪知多少。
零香残粉,付与声声啼鸟。
最恨烛灺烟消,歌终梦醒,门户空争闹。
国破家亡无所剩,赢得数株红蓼。
孽子孤臣,渔夫樵客,冥冥鸿飞杳。
识时俊杰,出山惟恐不早。
罢了沈香卮酒,有鸟能言,不嫌岑寂。
银河鹊渡,闲把旧辞书壁。
金经愿品,翠华石拟,矫敛珠钩,柔悬玉索。
最是窗前浪舞,槛外驯飞,杯艳无尽春碧。
似对徐黄粉本,素绡彩笔试色。
弄语娇模样,但题门芳伴,唤茶先识。
秋风偏妒,一霎绣帘云隔。
涨海尘昏沈恨处,剩珍珠狼籍。
浣花上苑,铭冢凭倦客。
梦影黏云无据。和他恨天残碧,销沈今古。
才逗歌尘,又惹离愁,迷却一条归路。年芳偷度。
怕无端紫曲门荒,茜裙人妒。
正分手短亭,绿暗烟雨。送了芳骢初去。
留将嫩莺还住。甚年年野火,烧不尽断肠处。
香堤尚记得,曾碍凤莲双步。
依前衬波南浦,别怀慵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