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
尚想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
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歌。
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
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
尚想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
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歌。
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借山亭》。诗中描绘了借山亭周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在此处的悠闲生活情景。
首联“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借山亭位置的疑问,同时也暗示了他常常在梦中造访此地,流露出对借山亭的向往之情。
颔联“尚想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通过想象中的景象,展现了借山亭周边环境的清幽与美丽。清池边倒映着诗人的醉态身影,花径上似乎还有马铃声回荡,营造出一种既虚幻又真实的意境。
颈联“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歌。”进一步描绘了借山亭夜晚的景色。细雨轻洒,灯光昏黄,碧绿的树木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凉风吹过,带来一阵阵悦耳的歌声。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借山亭的夜景刻画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尾联“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诗人希望朋友们能常来借山亭欣赏美景,不要让时光白白流逝。这不仅是对朋友的邀请,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珍惜时光、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借山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借山亭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的佳作。
泛泛东行舟,迢迢南渭流。
沦波环楚壤,脉别引丹丘。
竹屿临湘烟,枫门映离日。
金节斗边来,青翰天上出。
分圭剪桐底,鸣珂衣锦乡。
江干旋露盖,海曲卸云装。
西岸搴芙蓉,东周折杨柳。
燕喜拜华堂,鸾讴献春酒。
握兰五夜直,采萧三秋期。
跂予饥渴想,迟尔琼树枝。
京华佳丽地。风光好、难解故园思。
况洛苑云山,渭滨花柳,安排春色,日待人归。
金台下、数声青燕语,几点白杨飞。
唤起庾愁,惊回楚梦,不须秋到,便想鲈鱼。
虚名和虚利,中何用、苦苦为这栖迟。
那黄粱易熟,白驹难羁。
教旅魂无著,乡心如碎,昼长人远,且饮芳卮。
最是不堪消遣,午醉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