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别离苦,忽当贫贱年。
晨昏三载隔,梦寐五更连。
老泪寒灯下,愁容暗镜前。
此冤无乃酷,焉得问高天。
底事别离苦,忽当贫贱年。
晨昏三载隔,梦寐五更连。
老泪寒灯下,愁容暗镜前。
此冤无乃酷,焉得问高天。
这首诗名为《忆母》,是明代诗人殷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贫贱之年与母亲分离的痛苦。诗人通过“底事别离苦”开篇,直接点出离别之痛,紧接着“忽当贫贱年”一句,暗示了这种痛苦发生在生活困顿之时,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晨昏三载隔,梦寐五更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母亲相隔三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情景。晨昏与梦寐的对比,突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强烈反差,强化了思念的深切与无奈。
“老泪寒灯下,愁容暗镜前。”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思念母亲时的内心状态。在寒冷的灯光下,诗人的眼泪如断线珍珠般落下;对着镜子,他愁容满面,映照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这一场景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思念母亲时的凄凉心境。
最后,“此冤无乃酷,焉得问高天。”诗人感叹这种痛苦仿佛是一种冤屈,难以承受,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向苍天发出疑问。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抗争,同时也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爱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贫困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
禁城玉树渐秋深,枫色凄凄满上林。
万片作霞延日丽,几株含雾苦霜吟。
斜连双阙辉青琐,倒影平津映碧浔。
岐叶著飙声瑟瑟,殷红过雨色沈沈。
杂黄间绿缘成锦,委砌飘檐埒作金。
向夕转深娇落照,因风散响怖栖禽。
城头迥接青岑远,殿角寒生绣幄阴。
几度朝昏劳怅望,徘徊故苑倍萧森。
乐天归卧湖山边,閒买池塘娱莫年。
小蛮巳老樊素去,心地玲珑如白莲。
室中谁遣散花天,故点襌衣香破襌。
鸳鸯为报窃花处,题诗要戏小婵娟。
红妆秋水照明蠲,清之粉本清且妍。
道人无心被花恼,对画作诗真适然。
君不见元亮投名莲社里,不妨更赋閒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