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其一》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眉间冰雪照淮明,笔下波澜老欲平。

直得全生如许妙,不知形谍已多名。

(0)
注释
眉间:眉头,指人的面部表情。
冰雪:比喻人的心境清澈如冰雪。
淮明:淮河的明亮,可能指淮河水色或淮河地区明亮的景色。
笔下:指作者的写作。
波澜:比喻文章、情绪的起伏变化。
老欲平:形容笔下的波澜仿佛要趋于平静。
全生:完整的生命,也可理解为艺术创作的完整表达。
妙:巧妙,极好。
形谍:这里可能指作品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内容的关系,形似间谍,暗示两者紧密相联。
已多名: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名声。
翻译
眉头上的冰雪映照着淮河的明亮,
笔下的波涛汹涌仿佛渐渐平静下来。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眉间冰雪照淮明”,这句话中,“眉间”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就如同浓密的眉毛下闪烁着智慧之光。“冰雪”形容的是那种晶莹剔透,纯洁无瑕的心灵状态。“照淮明”则是说这种心境能够照亮一切,包括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明澈。

“笔下波澜老欲平”,这里,“笔下波澜”形容的是诗人用笔写作时那种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不经意的情景。“老欲平”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虽历经沧桑但仍怀抱平和之心,追求作品中的平衡与和谐。

“直得全生如许妙”,这句话中,“直得”意味着直接而真诚地获得。“全生”指的是诗人的一生,而“如许妙”则是说这种一生的经历和感受都是那么奇妙不可言喻。

“不知形谍已多名”,这里的“不知形谍”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淡然自若。“已多名”则表明尽管外界给予了许多赞誉,但诗人本人并不以为意,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达观豁然的心态。它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表达的窗口,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高境界追求的体现。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卧病

故故抽身入翠微,头昏背痛便相随。

只今得病缘身有,待我无身更病谁。

天际寒云糊远岫,松梢归鹤客枯枝。

青灯独照黄昏影,且自扶头强赋诗。

(0)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五

玉女鸣珂佩,投壶不忆题。

刘安无复傲,殿殿叩星扉。

(0)

寄王察院·其三

黄金台迥鸳鸿集,碧玉壶深日月长。

大隐从来在朝市,谪仙况复富文章。

(0)

洞庭庙

樯乌啼罢纸灰飞,神去神来人不知。

惟有金沙堆下水,东西南北任风吹。

(0)

春宵有感·其六

书来相借问,客至欲如何。

自草黄庭去,归来管割鹅。

(0)

观物·其二

晓鹭守溪图口腹,暮蛛借屋计家生。

不羁野马空中骋,无喘蜗牛壁上耕。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