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岭郁风烟,迢遥路八千。
罗施称鬼国,兜率见人天。
幽洞穿云际,危楼架水边。
澄鲜因悟寂,照朗自通圆。
有客嗟行役,逢僧叩业缘。
皈心无别旨,委顺即安禅。
瘴岭郁风烟,迢遥路八千。
罗施称鬼国,兜率见人天。
幽洞穿云际,危楼架水边。
澄鲜因悟寂,照朗自通圆。
有客嗟行役,逢僧叩业缘。
皈心无别旨,委顺即安禅。
这首诗描绘了月潭寺所在的环境与氛围,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联“瘴岭郁风烟,迢遥路八千”,开篇即以“瘴岭”、“风烟”描绘出山岭的险恶与迷蒙,暗示了前往月潭寺之路的艰难遥远。接着“迢遥路八千”则直接点明了路程之长,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深入幽静的意境。
颔联“罗施称鬼国,兜率见人天”,通过对比“鬼国”与“人天”,展现了月潭寺所在之地的独特性。罗施鬼国与兜率天,一阴一阳,一鬼一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月潭寺既是人间的避难所,也是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
颈联“幽洞穿云际,危楼架水边”,进一步描绘了月潭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幽洞穿云,危楼架水,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寓意着修行者在艰难险阻中寻求精神解脱的过程。
尾联“澄鲜因悟寂,照朗自通圆”,揭示了月潭寺的核心精神——通过内心的澄净与光明,达到对宇宙真理的领悟与理解。这里的“悟寂”与“通圆”分别指向内心的平静与宇宙的和谐,体现了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最后,“有客嗟行役,逢僧叩业缘。皈心无别旨,委顺即安禅。”表达了访客在月潭寺的感悟与体验。通过与僧人的交流,访客认识到皈依内心、顺应自然即是禅修的真谛,强调了月潭寺作为心灵归宿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潭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深刻哲理与精神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北崖玄武暮,黕黑如积铁。
东厓劫火馀,绚烂开锦缬。
就中岭头一峰凸朴奇,剩费寒云几千叠。
摩围可望不可到,青壁无梯猿叫绝。
林烟日射彩翠新,跬步疑有黄金阙。
画工胸次墨汁满,那得冰壶贮秋月。
直须潮阳老笔回万牛,露顶张颠挥醉帖。
石门细路无涧泉,行人饥渴挽不前。
辛苦黄榆三十里,岂知却有看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