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三老翁,幻作山头石。
仰面看青天,去天不盈尺。
婆娑三老翁,幻作山头石。
仰面看青天,去天不盈尺。
这首诗描绘了三座山峰的姿态,形象生动。诗人以“婆娑三老翁”比喻山峰,赋予其生动的人格化特征,仿佛这三座山峰是三位老人在山头化为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接着,“仰面看青天,去天不盈尺”,进一步展现了山峰的高度与形态,它们虽高耸入云,但距离天空仅一尺之遥,这种夸张的手法更显山峰的雄伟壮观。
整首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夸张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形态的深刻思考。通过“三老翁”的形象,诗人或许还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即无论生命如何渺小,都能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田园莽苍经春早,篱落萧条尽日风。
若问经过谈笑者,不过田舍白头翁。
门闭仍逢雪,厨寒未起烟。
贫家重寥落,半为日高眠。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
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树未有烟。
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
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勿讶春来晚,无嫌花发迟。
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
紫蜡黏为蒂,红苏点作蕤。
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
树杪真珠颗,墙头小女儿。
浅深妆驳落,高下火参差。
蝶戏争香朵,莺啼选稳枝。
好教郎作伴,合共酒相随。
醉玩无胜此,狂嘲更让谁。
犹残少年兴,不似老人诗。
西日凭轻照,东风莫杀吹。
明朝应烂漫,后夜更离披。
林下遥相忆,尊前暗有期。
衔杯嚼蕊思,唯我与君知。
洛川汝海封畿接,履道集贤来往频。
一复时程虽不远,百馀步地更相亲。
朱门陪宴多投辖,青眼留欢任吐茵。
闻道郡斋还有酒,花前月下对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