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芍药者一首》
《送芍药者一首》全文
宋 / 苏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披猖二十四风花,淑美丰融殿百华。

畀付碧茎頩粉蕊,薰裁温馥叠鲜葩。

无言似笑诗魔恼,比韵侔娇女艳加。

壮岁逐春心欲谢,酥煎靡丽远泥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háoyàozhěshǒu
sòng / zhòu

chāngèrshífēnghuāshūměifēngróng殿diànbǎihuá

jīngpīngfěnruǐxūncáiwēndiéxiān

yánxiàoshīnǎoyùnmóujiāoyànjiā

zhuàngsuìzhúchūnxīnxièjiānyuǎnshā

注释
披猖:形容花开得繁盛、狂放。
淑美:形容女子或事物的美好。
頩粉蕊:形容花瓣娇嫩且带有粉红色。
薰裁:比喻香气的营造和搭配。
酥煎:比喻情感细腻,如酥油般柔滑。
翻译
狂放的二十四番花信,美丽的春天在殿堂中盛开繁花。
将鲜艳的花瓣交付给碧绿的茎,香气四溢的花朵层层叠加,如同精心编织的美丽花束。
它们静静地开放,仿佛在微笑,让诗人的灵感受阻,比美于娇俏少女,更增艳丽。
青春年华中,追逐着春天的脚步,但内心的情感却逐渐消退,如酥油般细腻的美好已远离尘世纷扰。
鉴赏

这首宋诗《送芍药者一首》是苏籀所作,描绘了春天里盛开的芍药花。首句“披猖二十四风花”形象地写出芍药在春风中绽放的热烈与繁多,仿佛二十四种风情的花朵竞相斗艳。次句“淑美丰融殿百华”赞美了芍药的美丽和丰富,将其比喻为百花之王。

“畀付碧茎頩粉蕊”细致描绘了芍药的绿色茎秆和洁白或粉嫩的花朵,富有色彩感。“薰裁温馥叠鲜葩”则进一步强调了其香气四溢,如同精心裁剪的芬芳花瓣堆叠在一起。诗人以“无言似笑诗魔恼”形容芍药的静默之美,仿佛含笑引人入胜,连诗人的创作灵感都被其吸引。

“比韵侔娇女艳加”将芍药的娇艳与女子的美貌相比,增添了生动的人情味。最后,“壮岁逐春心欲谢,酥煎靡丽远泥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认为尽管岁月流转,芍药的美丽依然能超越世俗的繁华,如酥油般细腻而持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芍药的美丽与魅力,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苏籀
朝代:宋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猜你喜欢

小万尸射虎行

边城秋气劲折胶,草枯燎发风萧萧。

将军校射出细柳,马上箭落双飞雕。

须臾吼地穷兽急,将军匹马电弗及。

疾蹄迸落冲虎过,白羽穿喉虎人立。

将军身不六尺强,一怒万夫无敢当。

先皇赐名名拔突,部下材官争蹶张。

画工亲见编须勇,急阵梢冈浩呼汹。

目光落地已化石,将军生气毛发动。

君不见桃花岛,阜树洋,乳孙哺子人为粮。

将军一死不可生,东海黄公愁夜行。

(0)

漫成·其四

铁笛道人已倦游,莫年懒上玉墀头。

只欲浮家苕霅上,小娃子夜唱湖州。

(0)

吴下竹枝歌·其四

马上郎君双结椎,百花洲下买花枝。

罟罛冠子高一尺,能唱黄莺舞雁儿。

(0)

摸鱼儿.送侄谦甫出山

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

结庐人在山深处,万壑千岩风雨。朝复暮。

甚不管、堂堂背我青春去。高情自许。

似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此兴有谁阻。

功名事,休叹儒冠多误。韩颠彭蹶无数。

一溪隔断桃源路,只有人家鸡黍。歌且舞。

更不住、醉中时出烟霞语。暂来樵斧。

贪看两争棋,人閒不道,俯仰成今古。

(0)

木兰花慢.得会稽友人书

有书来问讯,算忘了,若耶溪。

想命被文魔,情因酒困,心为花迷。东西。

百年过半,玉堂人、久矣隔云泥。

锦树莺嘲蝶弄,翠萝鹤怨猿啼。凄凄。江远暮山低。

梅屋□幽栖。喜陶公无钱,坡公不饮,庄子无妻。

玻璃。碧湖秋水,为几声、渔唱住苏堤。

白发老将至矣,青山归去来兮。

(0)

沁园春.送鹤寄可与郎中

鹤汝前来,与余相从,近乎一年。

每座隅举目,看挥大字,窗前侧耳,听诵佳篇。

月白风清,天高露下,不肯飞腾亦可怜。

鸡群里,见雪衣丹顶,空自昂然。星郎明日南迁。

待送上秋风千里船。

莫因其所好,乘轩受禄,启其所欲,学道升仙。

渠是而今,经纶大手,早取徵书下日边。

长鸣罢,似知余雅意,两翅翩翩。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