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枝何处看逾好,背水横斜小阁齐。
野步何来吹篴者,空窗坐叹美人兮。
茅亭避客帘深下,书屋凝尘襆屡携。
瘦笠小奚双踯躅,风巾吹尽蹇驴泥。
高枝何处看逾好,背水横斜小阁齐。
野步何来吹篴者,空窗坐叹美人兮。
茅亭避客帘深下,书屋凝尘襆屡携。
瘦笠小奚双踯躅,风巾吹尽蹇驴泥。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高枝上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高枝何处看逾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在高处绽放的赞美,仿佛在寻找一处最佳的观赏位置。接着,“背水横斜小阁齐”一句,通过“背水”和“横斜”的形象描绘,展现了梅花在小阁前的姿态,既独立又优雅。
“野步何来吹篴者,空窗坐叹美人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比作美人,通过“吹篴者”(可能是指风吹动的声音)和“美人”这两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梅花的美丽与高洁。同时,诗人坐在空窗前,感叹着梅花的美丽,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后半部分“茅亭避客帘深下,书屋凝尘襆屡携”则转而描写诗人的生活场景,茅亭中避客的宁静,书屋中积满灰尘的书籍,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最后,“瘦笠小奚双踯躅,风巾吹尽蹇驴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野外行进的情景,瘦帽、小童、蹇驴,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和对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落红骀荡。看惊波莽莽,暮寒侵帐。
谩记省、鹅酒浮樽,正携手碧阑,月华初上。
懒起吹箫,怕碍著、小红低唱。
问琵琶门巷,可似那时,风景无恙。哀歌自成跌宕。
却微闻笑我,归计辽旷。
谁与唤、桃叶桃根,便轻趁东风,渡口双桨。
燕子飞来,道花雨,一江春涨。
更焚香,卷帘镇日,系舟不放。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
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五穷辞去去东洋。
依然那时、镫光烛光。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谁思量。
紫姑神、如愿酬饷。
东坼瓦凇,香温炉篆,最宜朋酒。
岁涂当丑,小聚槃科如斗。
莫再谭、而今何世,而今犹是唐虞否。
且相沿旧例,琴歌棋局,联驩还又。雅有。仝岑友。
■数点梅花,按图数九。尖叉闲斗,差与聚星为偶。
有许多、丽语清词,欧苏合铸为一手。
付与他、画壁旗亭,可流传久久。
画里卜居,消不尽、寻常风月。
还暇日、呼邻聚话,茶凹酒凸。
残雨过林云不定,霁虹落涧日将没。
有前头、观瀑野人来,飞双凫。古刹外,榕阴阔。
短亭外,杉阴窄。又渡旁店,酒旗盈幅。
淼淼江流回几曲,巉巉石磴盘千折。
似莽苍、三百里嘉陵,雪渔笔。
春色迎人媚,珠帘玉苑,唱随朝暮。
小印拈红,映修眉黛碧,染香纨素。
并肩笑语,指樱颗、宫砂柔绪。
回倚槛、听啭双鹂,又喜和、鸣声煦。此日杨家秀吐。
尽欢娱、浣花无虑。且閒赋、试坤宁睿笔,清閟芳土。
谩使凤城麝霭,便洒得、韶光住。
凭将丽景裁奁,翠华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