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三峰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
汉时仙上云巅鹤,蜀地春开洞底花。
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
年来已奉黄庭教,夕鍊腥魂晓吸霞。
大小三峰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
汉时仙上云巅鹤,蜀地春开洞底花。
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
年来已奉黄庭教,夕鍊腥魂晓吸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寄茅山何威仪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界的向往和追求。
“大小三峰次九华”,这里的“大小三峰”指的是茅山中的三个主要峰峦,“次九华”则是形容这些峰峦高耸入云。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茅山雄伟壮丽的景象。
“灵踪今尽属何家”,这一句表达了对茅山神秘气息的追问和向往,诗人在询问这些灵异之踪现在属于哪个仙家的领地。
“汉时仙上云巅鹤,蜀地春开洞底花”,这里借用历史上的仙人故事,如同古代仙人驾驭着鹤飞翔于云端一样,这里的“蜀地”指的是四川一带,而“春开洞底花”则是形容山中幽深之处在春天也会有花朵绽放,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仙境的无限向往。
“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这两句描写诗人在茅山中漫步寻找瀑布之眼,并且不畏艰险地跨越残留的冬雪去寻觅仙草芝麻。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修炼成仙道路上的坚持和勇气。
“年来已奉黄庭教,夕鍊腥魂晓吸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黄庭内景的修习,以及通过冶炼灵魂、吸纳朝霞等修炼方法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茅山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崇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道家修炼、追求长生不老的信仰和实践。
西京有小女,其名曰巨灵。
青春多妩媚,玉貌悦宸情。
君旁青珉壶,出入绮罗轻。
应是大罗仙,幻来天子庭。
语笑春花红,嬉游秋月明。
美人空自羡,七子暗相惊。
渥宠骄钩弋,殊恩尚尹邢。
离宫虽六六,不敢与争荣。
一朝将永诀,忽遇东方生。
东方亦何语,目视双翎举。
遥看化青雀,蜚蜚入云宇。
云影半天开,高临青雀台。
青雀去复返,不见巨灵来。